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李彦宏:百度的变与不变 技术最重要
来源:《商业价值》 | 2013/2/20 13:55:10 | 浏览:1704 | 评论:0

  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一起工作,可能会压力很大。

  “他几乎永远在线。”一位百度资深员工这样描述李彦宠的工作节奏,“早上永远是最早的那个,一上线就看到他在线;晚上我睡觉的时候,他还在;周六不是工作日,大家一般上午9点多上线,他也在线,有时候还会看到给我提问题的留言。”

  这个在线,指的是百度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百度Hi”。内部沟通,也没必要有会员等级体系,李彦宏不太可能24小时挂机。

  对李彦宏身边的人来说,他的勤奋让人印象深刻。当然,“勤奋”在互联网从业者中只是个比较基础的品质,有趣的是对他而言,“勤奋”的驱动力问题。

  世俗定义的那些成功不用多谈,但压力当然是存在的,正如李彦宏自己所说,“过去的2012年对百度可能是近些年最困难、最不容易的一年,外界对我们的发展有质疑——百度是不是错失了布局未来的先机?只能躺在领先优势上吃老本?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未来在哪里?”

  在2013年1月19日的百度年会上,他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懂的人自然消除疑虑。危机危机,“危”没那么大,“机”也并没有变小。

  显然,所谓压力,并不是李彦宏勤奋的全部理由。

变化与好奇

  在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15年之后,世界再一次开始急速变化。

  技术在变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庞大信息诞生与计算的过程中,过去几年,语音、图像和机器智能等基础技术快速发展。就如李彦宏所说,“语音识别最好已经达到92%的准确率,提升速度比过去15年的总和还多,而只要达到98%,就和正常人与人的交流识别差不多了”。当量变导致质变,技术的本质性演进将反映到各种与人相关的产品中去,并最终改变社会的运转方式。

  用户行为在变化。中国网民达到5亿,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过亿,实时在线、碎片化信息获取与创建、终端用户年龄门槛越来越低,这一切都在不断消减过去互联网产品的空间,快速拓宽新产品的成长空间。

  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也在变化。在创新的逼迫与鼓励之下,更多战场硝烟弥漫,更多产品潜行与爆发,就像地壳的运动一样,互联网从蛮荒中诞生的“寡头体系”与成熟规则还没来得及形成,就已经面临分裂与重建。

  就在这样的变化之中,百度像山一样横亘在那里,李彦宏手里拿着过去发展所得到的一副牌,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兴奋与激动。”李彦宏在2013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毫不犹豫地说,“为什么?因为好像很多东西又要重来一遍,把PC互联网‘哗’的一下推翻,又有很多新东西出来。”

  过去的变化让百度与搜索引擎市场得以走到今天这一步,而新的变化,在一个基础更好的世界,又让一切变得更加有趣。技术竟然能将世界改造到现在这种模样,这本身已经让人惊叹,而作为一个个体,自己还能深刻参与其中,无论是谁,都将由此得到“勤奋”的充足动力与鼓励。

  毫无疑问,李彦宏是一个一直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讲的有些问题和结论会让人惊讶。在他最初拿到手机的时候,有朋友问他,“你觉得手机有什么样的创新机会,怎样才能让它更有像PC那样的力量?”当时他就觉得应该有一个虚拟的键盘,有了这样的东西,手机就跟PC一样了。

  而同样的问题,过了几年,李彦宏的回答则变成:让键盘和虚拟键盘消失。“手机如果有键盘就跟PC一样了,可你为什么需要键盘呢?键盘是个逐步要被淘汰的东西,手指的触摸、声音、拍照各种新的输入方法会给用户带来很多新的体验,也由于这些体验,不仅将改变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习惯,也将改变一个类型的产品在整个生态圈中的地位。”他说。

  变化将带来什么?在好奇、兴奋与勤奋的驱动下,李彦宏正试图带领百度,给出他的答案。

喧闹与冷静

  变化的副作用之一是喧闹,互联网中各种热烈的信息实际上让噪音也随之增加,并消减每个人真正产生价值的精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宅”有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从业者的一种优势,不管是宅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里。

  从某种角度看,李彦宏是个天然的宅男。他不喜欢天天跑出去跟人打交道,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被所有人记住,也不希望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认识他。“如果所处人群跟我不太一样,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产品和技术上,花在电脑前。我很高兴即便我是这样一个人,百度仍然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虽然没到“社交恐惧症”的阶段,但在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几个人里,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天性。

  冷静的性格会让人更有耐心、专注,也更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点。因为移动的重要性,李彦宏每周都会与移动部门开例行会议,周四或者周五,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可他往往在其中更是一个倾听者,偶尔的发问只是提一些核心问题或大家忽略的地方。“他很有耐心,就算很早发现问题,也会在实在忍不住时才提出来。”一位移动例会的参与者对此印象深刻,“比如去年做一次关于移动互联网Web App与Native App的对比报告,主讲人讲完后大家都在鼓掌,但他说了一句,‘没有结论’。他讨论什么都需要你有结论,而不只是过程。”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数字的。有次开会,一位产品经理做汇报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引用了同一个数据,一次提到时精确到了小数点,另一次没有小数点。结果说到第二次时,李彦宏马上问:为什么第二次没有小数点,是有什么区别吗?最后产品经理承认这个数据是他预估的。

  一位和李彦宏开过产品会的员工还讲了这样的例子:用户搜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时,结果点击出来就会知道,点结果后再打开页面、看到答案描述,如果答案不够好就会继续搜索。页面顶部就是搜索框,但用户需要自己手动输入关键词,整个行为要再重复一遍。李彦宏就问,能不能把用户之前的关键词直接带过来,降低他继续搜索重复关键词的成本?“这件事让我很震撼,首先,这是个非常小的点,但他说的完全对;第二,只有真正用过而且不断考虑用户体验,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那位产品经理说。

  百度10多年一直专注搜索,不仅在战略布局上从“大搜索”上出发,也不断在各种细节进行优化。即便在最成功、现金最多的时候,百度在开拓新业务时依然谨慎,需要想明白几个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这种一直以来的气质,与李彦宏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常量与热爱

  从2012年开始,百度的新战略正在逐渐清晰,它试图通过底层的技术,帮助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以更低成本推出产品,服务用户;而自己作为催生产品的土壤,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不管在任何的变化中,都会有一些不变的常量,对李彦宏与百度而言,在新战略布局期间,核心仍然离不开对技术的重视与逻辑的推演。其中,一个是根基,一个是方法论。

  李彦宏不否认自己是一名极客,在他看来,极客是一群“对技术痴迷,靠技术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的人”。映射到百度,他认为多年来公司坚持构建的扎实的技术体系,不管是语音、图像处理还是互联网知识结构,都正在日益展现出力量。“有人认为未来最重要的是渠道,但我们坚信,技术创新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公司基业常青的长久保障。”

  以前百度有个委员会,收集员工的各种想法,可是慢慢就没人提了。李彦宏后来思考,这不是因为百度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因为光靠想法是不够的,如果提建议的人能把它实现的话就进了一大步。“其实我对这件事的期望不高,光听想法不行,还要让它实现就更难了,但实际上,由于你的想法变成了不光是提出来,还要做出来,在技术上就要提前想好多事情。结果到现在做了好几届,一次比一次质量高,而且都是很典型的技术和产品相结合的想法。”李彦宏说。这个名为“编程马拉松”的比赛,一般在周五晚上开始,已经成为百度的例行项目。

  这是个典型的以技术驱动的管理案例。在引入竞赛机制后,效果正在慢慢发酵,潜移默化地将技术基因散播到更多百度内部员工的精神内核中。

  技术的信仰很重要,可要将其变成可执行的方案、可运转的产品,其中离不开逻辑基础。

  李彦宏是个很重视逻辑的人。有熟悉他的员工说,“他很重视分析的思路,会问我们做这件事重要部分之间互相有什么关联性,是不是必然耦合在一起、互为条件”。而李彦宏自己也承认,“我在意他们在我问完问题后,回答的思路是否清晰。有些人会发生跳跃,本来5个步骤,A、B、C都很好,忽然一下到了E,中间的D没有了,可是没有D其实就做不下去。严密的思维很重要”。

  在过去10多年里,分析和总结百度的文字已经很多,但回到李彦宏,总归要问一句什么最重要。在变化中保持好奇心,在喧闹中保持冷静的态度,信仰技术、注重逻辑,这些是李彦宏的3个侧面,也是构成百度态度与方法的基因。

  或许它能解答两个问题:过去百度做对了什么?未来百度将怎么做?现在谈未来的成功还言之过早,可它们可以成为人们看待百度的一个维度。

  当问起李彦宏喜欢什么时,他的答案是,“我爱好上网”。这并非搞笑,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到严肃。“这就是我的幸运之处,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几乎无法分开。”李彦宏说。

李彦宏:技术仍最重要

  “正是百度用技术做出搜索引擎,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而今天一系列新的技术,又会把移动互联网推向新的高潮。”

  2013年1月12日,他来到了第三届“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现场,在超过千名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从业者面前,阐述了他对技术、产品和整个行业的看法:

  Q:过去10年很多人的生活因为百度而改变了,百度也因此获得了价值,现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正在普及,对此你是怎么思考的?在新时代百度怎么创造价值、获得价值?

  A:百度除了搜索引擎外,也创造了很多新行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认识。移动互联网起来之后,好像很多东西又要重来一遍,有很多新东西出来,让人兴奋和激动。

  移动部门是我直接管的,每星期开一次例会,每次我们对一个产品的认识又进了一步,甚至又发生了一次改变。这种状况只在十几年前PC互联网早期时能感觉到,一方面似曾相识,另一方面又觉得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十几年前,我们想居然可以干这个事,现在想到居然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可以干这个事。

  什么是最关键应用,其实现在大家是没有定论的。当初,我们三五个人在一起攒个小公司,可现在我们必须做大公司应该和可能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把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建得更健康,希望搭出一个好的平台,让越来越多有产品梦想、技术梦想的人能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产品。比如我们做的云存储,各种新应用可以不用再去租服务器,我提供各种环境让开发者来开发他们想要做的东西。

  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如果能找出一些好的应用我们会很高兴,如果见证一些应用,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甚至获得一些收益,我觉得百度就起到了应该起的作用。

  Q:用平台的方式跟其他创业者一起推动这件事,然后你们寻找一套生态系统的可运转模型,那入口呢?是否仍是百度最重要的事?

  A:入口还需要,人对信息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需求的形式。PC互联网大家习惯使用键盘,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可手机上输入形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语音、图像或手势。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用信息、用新的应用满足用户需求,仍然是非常根本的。

  它们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计算机识别也好,都起码研究了四五十年,但是过去这些研究其实没有真正能推到可实用的阶段,学术研究和实际产品一直是分离的。

  现在技术还不完全,但已经比1年前好了很多。过去1年这些技术发展非常快,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的速度比过去15年的总和还多。移动互联网爆发后,需求强了很多,技术也发生了非常本质的改变。

  改变刚开始,再过两三年这些技术会变得非常实用,然后让以前无法想象的许多产品成为现实。我们希望大幅推进技术的演进,创新公司可以想有了这东西他们可以做什么。

  Q:你如何看待“技术”?现在有人觉得互联网上技术也就这样了,可能渠道或别的什么更重要,你觉得技术还是最关键要素吗?

  A:当初做百度时,大家看到表面就是个搜索框,其实背后需要的技术很复杂,我们这么多年,最主要的技术都投入在这方面了。后来百度有云计算,有新的机会,都是当初解决搜索的技术而催生的。靠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做出优秀的搜索引擎,而今天靠云技术、图像识别、视频技术、自然语言理解,这些又会把移动互联网推向新的高潮。

  对技术的信仰、对技术的追求,这是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公司基业长青的长久保障。

  Q:从技术我们谈另外一个话题,极客公园我们有过一些讨论,关于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你对此怎么看?

  A:我觉得产品经理可以懂技术,也可以不懂技术,但要对技术敏感。不管懂不懂技术,产品经理都应该有个信仰:技术永远不是问题,技术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我们看到有两类产品经理,一类以前学计算机的,后来不编程了转做产品经理;另外一类以前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就是对用户需求有很强烈的感觉,甚至有些以前是酒吧里调酒的,有些是做销售的,但他们能从普通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早期百度的PM都不是计算机背景的,后来把他们带出来之后,我发现这是个缺陷——没有计算机背景,即便你永远认为技术不是问题,但由于对技术不是那么清楚,经常被技术人员吓回去。有些PM一提想法,技术人员说实现不了或者成本很高、做起来会很慢,可能就不做了。

  近几年公司鼓舞更多学计算机的人转PM。有些人对终端用户敏感,有些人对技术敏感,大家合起来才能做优秀的产品。

  Q:过去几年,不管腾讯还是阿里巴巴[微博]都在做公司结构的调整,百度在这方面如何思考?

  A:我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市场已经非常大了,我们规模很大;另外一方面这个市场又在快速发展,原来的结构可能不适应新的市场了。虽然我的风格不是酝酿很长时间,一下出来一个“突袭”,但本质上是一样,你要不停调整组织架构,适应新的市场。

  每个领域的大公司都面临这样的挑战,体量大了拥有很大平台,可以做很多事,可由于大导致效率下降。怎样让我们做的更好?有了大平台优势后,人多了沟通成本就增加了,大家会有不爽的感觉,我在想怎样在机遇上保证每个人都很有激情、很愿意做事,让这样的人在大的系统里被发现、被认可、被提升。

  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机制,有的就是发现人才的秀场,做的东西不一定将来产生多大影响,但从这些事我能看到你的潜力在哪里,能让你到更好的位置发挥。

  Q:互联网中有这样的说法,说中国创业很难,上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产品出来以后可能被模仿,你怎么看待这种事?未来有没有可能让创新者以更合理的方式体现他们的价值,而不仅仅总是在强者更强?

  A:这点上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样。所谓三座大山,如果你想做一个他们已经很擅长做的事并获得很大成功,这是不合理的。美国也一样,Facebook之所以起来,不是因为谷歌没有模仿,而是因为谷歌看不上Facebook,觉得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大学生之间为了找女朋友做的,也就在学校里做做。这样Facebook就起来了。

  我相信中国互联网也是一样的,你做的东西一定是那些大企业看不上的,所谓创新,就是你认为是对的、有前途的,但大多数人不认为有机会。做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觉得好,就没什么意思了,你做好几年了他还不觉得好,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而且现在技术的变化不只在软件和网络方面,是从最基础的芯片、各种各样的硬件一直到最高端的东西都在变化。大学里学计算机有可能学到的任何一个领域,现在都有各种各样的创新,都在快速发生变化,抓住其中某些东西可能就能做成很好的事情。比如一些硬件,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可以测量血糖,我刚才讲到的语音技术等等,都会带来很多机会。

相关文章:『李彦宏
『创业就业』 李彦宏提案: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教育均等化 2014-03-05 [1292]
『学人动向』 李彦宏:取消公共场所无线上网个人身份认证 & 云计算时代的“中国梦” 2013-03-05 [2215]
『学人动向』 李彦宏“简单,可依赖” 2012-10-18 [2197]
『创业就业』 徐小平:希望能投出第二个李彦宏 2012-06-28 [2051]
『学人动向』 张维迎:李彦宏是创造产业的企业家 2012-03-04 [2232]
『海外近报』 时代周刊百人榜 薄熙来 李彦宏 韩寒 李连杰入选 2010-04-29 [2642]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人才招聘 | 十大工科学院,200+教职岗位!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以诚相邀! 2024-11-16 [26]
【CSSA X Tripalink招聘会】校友助力留美新机遇!美国地产科技公司等你加入 2024-11-16 [23]
America is educating a nation of investors 美国财经济素养教育 2024-10-10 [728]
这样写才是有效推荐信! 2024-10-09 [771]
查理芒格:真正成功的人,一生只专注做5件事,远离物欲,空色 2024-10-06 [780]
未来10年,学什么不会失业?|专访《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2024-09-29 [960]
AI时代来临的6种稀缺能力,未来拥有这些能力,不会被淘汰 2024-09-25 [795]
未来怎么学好就业?文科生不再吃香?《人类简史》作者最新观点 2024-09-26 [734]
张雪峰:本科已严重饱和的五个专业,1、临床医学,2、法学,3、计算机…考研是唯一出路! 2024-09-22 [845]
留服认证越来越难办了?新国立、南洋理工都被卡 2024-09-19 [8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