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和香港可以在教育方面进行人才交流与合作,‘楚才晋用’,邀请国际级的大师去上课,拓展内地学生的视野。”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3日在北京作上述表示,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比较关心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问题。
由于香港拥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学子赴港求学。
陈新滋说,他对高校的国际排名并不看重。“一所大学好不好,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才,如果能做到这样,排名后一点无所谓,如果做不到,排名靠前也没有用。”
陈新滋认为,香港地方小,一些高校只有几十亩地,硬件上不如内地很多高校。但香港的学校有很多国际级大师,和内地可以优势互补。
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在内的一些香港高校,正与北京、上海等内地高校进行联合培养计划,通过交换生等方式,共同培养人才。在陈新滋看来,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体验不同的教学理念,眼界会变得更广,比较容易和国际接轨。
针对近期业界关注的跨境办学问题,陈新滋表示,香港若能在内地独立办学当然好,但要依法进行。
对于内地常被提及的教育体制问题,陈新滋表示,“自己很关心,但并未身在其中,不敢乱讲话。当然,有很多教育家提出问题的话,说明有些不足可能客观存在,这一点需要有关方面共同讨论解决。”
虽然未就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具体的提案,但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陈新滋向记者谈起他的办学理念。
他认为,无论是香港学生,还是内地学生,都应记住“民(公民道德)”、“知(知识追求)”、“学(终生学习)”、“技(掌握技能)”、“创(创意和独立思考)”、“通(沟通能力)”、“群(团队合作)”这7个字。
“道德的培养最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他越出名,对社会的杀伤力就越大。俗话说,‘贼公计,状元材。’”
他还特别强调,学生要有创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以前通过廉价的劳动力与外国竞争,现在劳动力不便宜了,只能用创意来竞争。这更突显了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的重要性。”
陈新滋认为,在科技兴国的时代,人才非常重要。除教育领域外,内地与香港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合作。由于香港与国际接轨较早,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优势。“内地不仅可以引进香港的人才,还可以通过香港引进外国人才。”
当然,在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误解和摩擦。陈新滋说,香港与内地在生活等方面的文化有一些差异,但中华文化大原则上是相同的,要求同存异,双方要多一些谅解。
“大家受教育背景不同,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要替别人多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