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里,看来已年过七旬的老婆婆不服气地对着镜头说:“我们这样style的舞蹈不能上春晚?我的梦想就是上春晚、上达人秀!”
要不是央视《新闻联播》给配上字幕,我恐怕不会相信老人家汉语中掺入的“style”字,正是英文单词“style”(风格)。真不能小看年长者啊,新闻画面中,一群老婆婆一起跳舞,服装是民俗的,动作却是偏动感强劲,果然“style”得自信、骄傲。
在“两会”召开、中国新一代政府领导人正式接班之际,官方媒体这两天继续大打“中国梦”话题。3月2日,新华网将“中国梦”的标题挂了大半天,下设几个小标题如:“改革催生中国梦”、“必须把党建设好”、“‘两会’推动实现中国梦”等,间接透露了高层对实现中国梦的其中两条思路:一改革、二党建。
相比之下,央视配合“两会”推出的中国梦街访系列,因将焦点放在老百姓的个人梦而显得更生活化。除了梦想上《春晚》的老婆婆,记者还街访到梦想开青年旅社的年轻人,梦想“能飞”的小女孩,还有梦想国家提高老年人福利,缩小收入差距的大妈、职业妇女等等。
让民众的声音更多地登上《新闻联播》,官方新闻适当靠边,这变化其实一年多前就开始了,去年底的中共十八大后,又被贯彻得更深入。与此相应的,是近几年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显著上扬,对官方统治合法性的质疑普遍泛起,这一切,都在在迫使为官者放低身段,以亲民的形象去治理国家。
在民生与“民声”抬头的时代背景下,本届“两会”大打亲民牌,属于意料中事。
不过,治理中国,如果只是依靠至今“两会”所呈现的热闹表象:减少交通管制、节省些纸张、节制一下公款吃喝,让官媒倡导民众的心声,当然是不够的。
许多人已经敏锐地发现,尽管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候任总理李克强都一再展示改革决心,他们动作更多是在造势——中国新一波的政治体制改革尚未破题,眼下的大部制改革是以稳为主,城镇化已箭在弦上,取消户籍制却未入日程。换言之,有力的改革方案还没有登场。
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高层避免说空话与提出不能实现的目标,先通过一些表面意义的措施来“买时间”,却不失为明智与有诚意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与李克强两个此前没有合作经验的领导人,至今合作得不错。面对经济减速、民心思变的严峻考验,习李的新政呈现出三条颇为清楚的策略:经济上改革,政治上加大力度反腐,坚决给高干划出不准逾越的“高压线”,然后在一般社会生活的层面上,将民众切身可以感受到、轻易看得见的腐败与不平等现象抑制下来,即打击所谓的“舌尖上的腐败”、“马路上的腐败”,让民众至少能“眼不见为净”。通过治标的方法缓解民怨,换取治本的时间。
那高层还未出牌的、下一步的中国改革往何处去?
在“两会”召开前夕,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最近提出的观点,引起了不少共鸣。
孙立平通过博客提出,中国最初提出改革开放,隐含的价值目标是效率,30多年改革真正践行的目标也正是效率。这导致其他目标的价值被摧毁,造成改革只能限于经济领域,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根本无从谈起。
他主张,将改革的话语体系,转换成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个目标既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可以解决中国社会的实质性问题,又是一场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
孙立平曾是习近平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他的理念是否会被高层接纳?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无独有偶,孙立平提出将公平正义作为未来社会变革的基本取向和目标,正暗合了日本、韩国、台湾曾走过的,先经改,后社会改革,最终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东亚道路。
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参与、监督以及利益博弈。
这正好也是中国“两会”的另一意义之所在,在网络微博出现后,“两会”终于可能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契机,民间声音能闯入原本相对封闭的中国政治体系。而中国的转型,只能在官民的互动、争执与博弈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