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3月7日在政协会议上指出,我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又称“千人计划”)实施至今已有5年,目前“到了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时候了”。他还指出,我国学术界目前存在一种“重才轻德”倾向,“只要业务好就什么都好,包二奶等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青年报3月9日)
蒋华良委员所谈的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如果一些列入国家人才计划,手握课题经费的研究人员“包二奶”,这表面上看是“德”的问题,而实质是法律问题,关系到科研经费的侵吞和流失。——课题经费用到了研究中,还是用到了“包二奶”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就是其中一例,自2011年7月以来,这位中科院“准院士”虚报冒领、涉嫌贪污、包养二奶、养私生女的消息在网络迅速传播,引起舆论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为开脱包养二奶生孩子的事实假以“捐精”的借口,引起网民围观的同时,被冠以“捐精院士”的称号。他先是因其妻子的举报而名誉扫地,后经纪委介入后被查出经济问题。2013年元旦前,北京一中院以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新京报》2013年1月4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这显示出国家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科研经费快速增加的同时,科研经费的浪费(甚至被侵占)让诸多关心中国科研环境的人士极为忧虑,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全国来说,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在40%左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曾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 ”
我国“千人计划”实施以来,负面新闻也不断爆出,包括“人才假引进”——按照计划,人才必须到位,可列入计划后,有的人才并没有到位,有关单位只是通过计划,获得有多少人列入“千人计划”的人才政绩以及相关的经费数据;以及“引进假人才”——包括人才自身造假,和相关单位与人才合谋造假,“人才”和有关机构由此双赢,但国家的科研经费却打了水漂。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发禁令要求使用好科研经费,可是,这些禁令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另外,对于各类科研计划、项目,也有评估、总结,但总结者就是负责计划的政府部门和参与计划的高校,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计划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其实是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的最大问题,存在难以避免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在笔者看来,当前很有必要由人大出面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对这类问题进行调查,一方面,人大对重大教育、科研投入有质询、监督的责任,要了解钱是否用到实处,是否被挥霍;另一方面,由人大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士、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独立的评估。事实上,所有由政府部门推进的科研计划、教育计划、人才计划都需要独立的机构进行评估、总结,这些计划究竟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所投入资金是推进了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还是被挥霍、侵占?
另外,更为关键的则是要根据调查的问题,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评价改革。无论从政府的职责,还是大学、学术研究机构的自治属性出发,由政府主导教育计划、科研计划和人才计划,都是不适宜的,这本质是对教育、学术进行行政化管理和评价,必然导致大学、学术研究机构的严重行政化,教育和科研都急功近利,会增加权力寻租(跑要项目、申请立项的公关),也会滋生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在众多的计划之中,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异化为利益共同体。
对此,我国政府其实已有认识,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纲要》中都提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去行政化,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评价体系。可是,《纲要》并没有得到落实,所有的各类计划还是按原有节奏推进,甚至有的部门还在设计新的计划。而每一个新的计划背后,都可以看到清晰的利益关系图,这不是真正为发展教育,促进科研水平着想。要推动《纲要》实施,也必须人大发力,通过行使立法权、质询权、监督权、罢免权,督促政府转变职能,通过法律、规划、信息服务等手段为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直接用各类计划去干涉、介入学术研究,这才能建立起科学、健康的人才评价体系,让学者有尊严以及操守,而不是在法律底线之外对学术经费进行经营、折腾。
政协委员何以炮轰学术界包二奶现象?(花玉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3月7日在政协会议上指出,我国学术界目前存在一种“重才轻德”倾向,“只要业务好就什么都好,包二奶等情况越来越严重”(2013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
蒋华良委员何以批评我国学术界“包二奶等情况越来越严重”。此话是否意味着作为学术界精英的这些专家学者们,一直存在生活作风类问题。目前,非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是每况愈下,更加严重,到了让人震惊的程度。此前,人们只知道多少腐败官员生活作风放荡淫秽,学术界一直是给人严谨做学问的感觉。却不知我国学术界也存在“包二奶”等生活作风淫荡情况,这是否说明我国社会风气的严重蜕化,社会道德严重滑坡,曾经最清纯的学术部门也被严重污染!
学术界无疑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按照常规这些尖端人才都是非常有事业心的人,他们习惯于整日埋在书堆和实验室里搞科研,这些人往往时间很紧,哪来的时间谈情说爱,甚至包二奶养情人?这样的科技人才究竟是缺乏事业心,还是只有专业没有专心?
“包二奶”养情人的腐朽生活也是需要相当经济基础支撑的?人们不知我国学术界人士经济待遇如何?但是即使国家提供很优厚的经济待遇,但政府所支付薪水毕竟是很有限的,一定会捉襟见肘。他们毕竟没有腐败官员、富豪们挥霍的经济基础,人们不知他们是如何保证“二奶”情人的高端消费的?
这些学术界人才中,因有的属于海外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人才。他们中个别人在国内和国外两头都拿全职工资,此事已引起外方注意。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如此在国内和国外两头拿全职工资,不可能有两人的精力负担两份工作,岂能保证所研究学术成果属于中国一方?这是否有在学术研究中诈骗钱财嫌疑?这也就难怪有人调侃“千人千人”,出现“老千”的问题了?
毕竟引进人才数字有限,那么,国内无海外职业学术人士是如何保证“二奶”情人的高端消费的呢?此前,有关消息称国内学术人士存在虚报科研课题,骗取科研经费问题,但是此种情况也只能发生在科研权威,或者学术界官员身上,普通学术人士即使想骗取恐怕也是缺乏欺骗的资源与资格。
既然学术界人士包二奶情况很严重,那么,一定包括一些普通科研学术人士了,他们是如何获得资金来源养情妇包二奶的呢?只能是出卖学术科研情报。长期以来,外企、海外科研机构通过金钱和美女公关无坚不摧,中国经济等面临“八国联军”入侵。位列世界“财富500强”大公司;几乎每家都设“情报”部门;此起彼伏上演一幕幕谍战大片;钱、色公关无处不在;美女、美男间谍正迎合国内人士特殊嗜好。境外集团经常聘请一些部门官员、管理层、学术科研人员做咨询师,有的以安排出国讲学等为诱饵,许多学者主动寻求“糖衣炮弹”,以获得学术情报或学术研究共享。实质此举已是彻头彻尾“卖国”行径。
今天,腐败走进学术领域,扭曲人的灵魂和人性道德。有多少人是人情政治奉送“学术头衔”,他们鸠占鹊巢,无端浪费“纳税人”的钱,祸害学术科技领域,享受不该享受的优厚待遇。他们做学问不行,玩女人养情妇自然能独到发挥了!只是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是严重危害科研学术部门的学术研与发展的,甚至是危害国家的,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显然,全国政协委员炮轰学术界“包二奶”等现象非常及时,轰得好!不知这一轰能不能引起高层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