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哈佛教授Dr. Anna Karasik-Thurow:哈佛大学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作者:胡祖红 译 | 2013/3/13 15:26:55 | 浏览:1913 | 评论:0

演讲人:安娜·斯洛博士(Dr. Anna Karasik-Thurow )
主题:犹太教育、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地点:八一中学

演讲人小传

  安娜·斯洛博士,毕业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获得社会政治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社会与经济研究所前任执行主任。在哈佛大学任职12年期间,协助美国政府决策人建立全球学术合作项目和提供相关国际合作政策的支持。

主持人语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大学频频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该现象与中国留学生的高语言成绩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情况得到了国外学府以及中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北京市八一中学联合北美高等教育指导中心及八一国际精英班特别邀请到哈佛大学教授安娜·斯洛博士,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哈佛大学的适应课程。该活动也拉开了八一中学国际班2013欧美名校大学适应课的序幕。

开场白

  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向来重视教育。中国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从而在人生道路上获得长足发展。除了重视教育外,中国人还拥有勤奋努力和纪律性强的优秀品质,这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而在社会发展变化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人们对教育和优秀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适用于过去的一些事物在现在变得不合时宜。有时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得不放弃一些曾经的习惯。

  虽然犹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还不到0.2%,但是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

犹太文化何以产生如此多卓越人物

  在犹太文化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医生、科学家、哲学家、作家、音乐家、金融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虽然犹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还不到0.2%,但是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获奖学科涉及诺贝尔奖项的六大学科领域。仅在2012年,就有三名犹太人分获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家中获诺贝尔第一人)、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保罗·克鲁格曼、西蒙·佩雷斯、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都是犹太人中的卓越代表。

  犹太文化何以产生如此多的卓越人物?一部犹太民族史就是一部移民史。公元70年,第二神庙被拆毁后,犹太人被驱逐出自己的家园,从此开始了持续2000年的移民生活。

  当人们命运的好坏依赖于移民的成功与否时,人们不再将精力和资源用在购买土地或建设房屋上,而是转移到那些能随身携带的东西上。对犹太人而言,这就是教育。从那时起,犹太父母就教诲子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将拯救他们的命运。

  到公元650年,犹太民族在人们心中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的“品牌”,那就是“全民受教育”,并且犹太人一代一代秉承着这一教育理念。当时,在很多国家里,能接受教育的只是少部分人,但是在犹太社会每个人都能读书识字。

  另外,在中世纪时犹太人被严格限制拥有土地,不能从事手工业或进入商人行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迫进入金融、贷款、银行业、法律、医学、贸易以及《圣经》研究等行业,并在这些领域成为专家。随着众多帝国的兴起,这些能说会写的犹太人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成为统治者和高层的顾问、参谋。1492年,当大部分欧洲人还是不识字的农民时,所有的犹太人都在从事那些城市中需要有良好技能的行业,虽然当时也有非犹太人从事着贸易、贷款和金融活动。

  和现今一样,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技能和信誉。与其他工作相比,这种工作收入要好很多。当时在欧洲,这些犹太人占据着四大优势:足够的资本、良好的人脉、敏锐的数字感知力、良好的教育背景。时至今日,这些依然是犹太人的优势。

  犹太人的学习不是读课文,而是互相提问、辩论、质疑,甚至批判对方的观点。

促成犹太人成功的秘诀

  正统派犹太人每天要花12小时来学习,他们在这段时间里读《圣经》和《圣经》解读本,然后分析问题,再和同伴进行讨论。同样的内容他们会不断重复温习。一个犹太学者的一天一般是这样的:清晨花一小时听老师讲解,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每两位同学要一起再次学习老师的讲解部分。但是,这种学习不是读课文,而是互相提问、辩论、质疑,甚至批判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持续到下午甚至到晚上。每天如是,除了周日。

  这样的学习为犹太学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培养了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持续学习和刻苦学习的习惯;培养了辩论和捍卫观点的能力,以及和同伴一起学习的习惯;培养了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习惯,以及发现新观点的能力;培养了既能尊重权威又能质疑权威的习惯;培养了创新能力。

  在正统派犹太人的世界里,成为智者是最高的荣誉。正统派犹太人的婚姻一般都是靠媒人来做媒,如果你是个学者,那么你的生活除了学习外什么都不用做。或者你来自一个学者的家庭,那么你会很受欢迎。在婚姻中,人们把对方的知识看得比财富更为重要。

  正统派犹太人社会毕竟还是小,而在其他派别的犹太人社会里人们并不像正统派犹太人那样对学习如此苛刻和专注。但是在犹太人的生活中,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无论家庭是否富裕,犹太人家长总是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买单。而正统派犹太教育和生活方式中的一大弊端就是没有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实践技能。他们在数学和科学学科方面投入的时间很少。

  在美国的大部分犹太人(比例大概占到 95%)都不是正统派,但是他们依然传承了犹太人的传统。有很多犹太人活跃在金融、医学、研究、教育和音乐领域。即使那些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几代的美籍犹太人也更多地从事金融服务行业,而不是建筑或体育行业。

  在美国有很多成功的犹太人,比如霍华·舒兹是星巴克的执行总裁,现在星巴克拥有超过2万家咖啡店,在中国目前有730 家店。高盛公司、梦工场、迪斯尼、布兰迪斯大学……它们成功的背后都有犹太人的功劳。再比如说艾伦·格林斯潘(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乔治·索罗斯(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迈克尔·斯坦哈特(世界级短线杀手,避险基金教父,投资天才,华尔街历史上经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桑迪·威尔(美国企业界近10年来无可争议的杰出管理者之一)、卡尔文·克莱恩(美国著名服装公司CK的创始人),以及马克·扎克伯格(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等,他们都是犹太人。

  是什么促成了这些犹太人的成功呢?总结下来,基于以下几点:第一,良好的社交网络。第二,工作勤勉。第三,对他人的责任感。第四,在和同伴辩论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了良好的交际能力。第五,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文化氛围。第六,有成为卓越人士、证明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第七,不惧怕与权威辩论。

  美国文化把遭受失败的人看成是有想法、勇气和能量的人。“失败”并无消极含义。

美国文化尊重个性

  美国教育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这可归功于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富庶,政府在大学设施建设和师资方面,以及财力支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早在1636年就成立了。

  第二,教育水准的层次性。美国拥有不同教育水准的学校。既有最好的高中,也有落后的高中。既有顶尖大学,也有一般的大学。

  第三,教育系统的灵活性。如果学生学习努力,表现优异,就可以从普通学校升到好学校。

  第四,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学生贷款。一名学习优异但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是可以找到办法进入好的大学学习。

  第五,美国社会的移民特点。在美国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受到尊重。你不必走其他人的成功之路,而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拿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举例,他的成长经历可谓“非主流”。在里德大学读了六个月后便退学,他后来只旁听一些感兴趣的课程,比如说书法。人们可能会问:书法跟电脑的研发以及苹果公司巨大的成功有联系吗?而事实是,书法和设计、美学,以及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电脑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美国文化尊重个性。如果我只能用两个词来概括美国为何拥有最好的教育,我会想到“探索”和“容忍”,即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和对失败的容忍态度。

  在美国人看来,从A点到B点可以有不同的路径。最好的那条是还未被开辟出来的,而不是人们已经走过的。人们想要开辟新道路、获得新想法或者开发新产品,就必须去探索。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先生莱斯特·梭罗(美国经济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MIT)史龙管理学院院长,纽约《时代》杂志畅销书作者)身上的故事。在他写他的第16或第17本书的时候,带回家两大箱子书,大概有200本左右。我问他,这些书你打算都读吗?他说,是的。我又问,那你认为这200本书里大概有多少内容对你的新书写作是有用的?他说,两三本书有那么一小段落吧。我感到很诧异。他解释道,抄袭不能创造新想法。虽然我读的这200本书不一定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但是我从中获得的知识会存储在头脑中,在以后某个地方会被用到。所以说,在美国人看来,做事情的路线图并不是简单地从A到B,而是通过探索,找到新的路径到达B点。

  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是有关MIT媒体实验室的。MIT媒体实验室是美国顶尖的研究院。在那里工作的员工除了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专家外,还有很多设计师、音乐家和艺术人才。人们不禁会问,音乐和新兴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MIT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不同的学科会对一个项目的不同方面产生促进作用。要创新就不能照着老套路重复已经做过千万遍的事情,而要吸收不同的想法。

  下面要举的第三个例子是有关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很多大学都有应用,特别是在哈佛商学院。通过这些公司或商界中的真实案例,学生们学习如何站在公司政策制定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和实施方案。案例分析法注重实践,教会学生收集、评价信息,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注重团队合作,教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

  美国人容忍失败,因为他们相信失败给予人们更多,对未来更有指导意义。美国文化把遭受失败的人看成是有想法、勇气和能量的人。“失败”并不是一个具有消极含义的词汇。

  “口头陈述”让孩子们走到台前,学习如何清楚地陈述想法,并接受反馈意见。

美国教育注重交际能力

  美国人认为交际能力很重要。从幼儿园时起,孩子们就要在课堂上做“陈述”。他们可能只是给小伙伴们展示几块在海滩上捡到的普通石头,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口头陈述。但是,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走到台前,站在同伴面前,学习如何清楚地陈述他们的想法,并接受同伴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在这些孩子上高中或大学时,向他人陈述观点已经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等到他们在未来需要向一个潜在的投资者或雇主做个人陈述时,毫无疑问,他们可以做得非常好。

  学生需要模仿师长,但师长也要允许学生创新,让他们找到成长的道路。

儒家思想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

  古老的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有伟大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民族。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尊崇秩序井然、尊卑等级、勤勉努力和不断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价值观。在当时这些价值得到了大力弘扬,并对促进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对人们来说,在社会动荡时期,比如说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建立井然的秩序。所以,在当时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秩序”得到大力推崇。虽然尊敬长辈和不质疑老师都是好的品质,但是不敢挑战权威也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人们不希望看到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产生质疑。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这些亚洲国家。事实上,即使一个老师再聪明、正确,经验再丰富,知识再渊博或是再友好亲切,学生们都应该觉得质疑和挑战老师是一件正常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学生需要模仿师长,但到一定程度之后,师长也要允许学生创新,让学生找到他们成长的道路。

  华人不仅继承了传统价值观,而且也从在外国接受的教育中吸收了新的观念。

海外华人为何能取得显著成就

  杨致远,他是雅虎公司创始人之一;程正昌,他是熊猫快餐(餐饮集团)的创始人;孙大卫和杜纪川,他们是金士顿科技(全球内存领导厂商)的创始人;张茵,她是玖龙纸业的创始人等。他们都是在美国事业发展得很优秀的华人。

  为什么华人能在美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因为这些华人不仅继承了本民族精神中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和遵从秩序的传统价值观,而且也从在美国接受的教育中吸收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习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失败的接纳态度。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曾经所需要的,并不完全是我们目前需要的。社会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教育体系也要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

  那么我们如何将刚才谈到的优秀价值观进行整合呢?中国人和犹太人重视教育、家庭以及勤奋的工作,这是非常好的价值观。而美国人和犹太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优秀品质,比如说,他们推崇人们在探求未知世界中的探索精神,不强求秩序,允许失败;他们爱玩,看重良好的社交和人际沟通能力,既有批判别人的能力也能接受别人的批判。这正是我们开展国际教育的目的所在。

现场问答:

  问:哈佛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安娜博士: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成绩!哈佛大学每年的申请者众多,也都很优秀,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好的成绩,情况就不妙了。但对哈佛来说,重要的不只是“会学习”,学生应该会得更多——诚恳的人生态度、独一无二的经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有很多,能进入哈佛大学的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都是凤毛麟角。大家不妨把哈佛当成世界名校的一个代表,作为一个努力的标杆,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优秀学府。前几天参观八一中学国际精英班的经历给我的印象相当深刻,他们的语言相当出众,更出众的是他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批判性和不一样的思维模式。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抖音和TikTok有什么区别? 2024-03-18 [0]
线性代数的历史 2024-03-11 [81]
当代人为何爱无能,又性饥渴? 2024-03-08 [184]
如果存在一条可以通往卓越人生的道路,那这条道路就是数学 2024-03-01 [327]
科学家发现:善恶有报是有学术依据的 2024-02-20 [1145]
外媒评选最“坑”的12个专业,英语专业排名第8,第1名竟然是... 2024-02-17 [998]
国外填“婚姻状况”表,有一项叫 common law,啥意思? 2024-02-16 [727]
萧东:2023年美国躲过萧条,2024年呢? 2024-02-04 [1077]
哈佛教授:长期太累或太穷的人会变傻 2024-01-11 [1392]
请删掉99%的useMemo 2024-01-19 [12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