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3日刊登报告说,荷兰研究人员找到了近来广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这将有助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病毒会与这种蛋白质结合,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
研究显示,如果使用特定抗体影响细胞表面的这种蛋白质,新型冠状病毒在失去“登陆点”后,就无法再感染这些细胞;相反,如果改造一些本来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表面出现这种蛋白质,这些细胞就会开始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但也揭示这种病毒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还存在于蝙蝠和其他许多动物体内,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持续传播。目前有观点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就是蝙蝠。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去年发生以来,全球已报告15个感染病例,其中9人死亡。这种病毒与曾引起巨大恐慌的“非典”(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因此广受关注。但基因分析显示,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是2008年在荷兰发现的一种蝙蝠冠状病毒,而不是SARS病毒。
日本九州大学和宫崎大学研究人员弄清部分病毒侵入人类细胞机制(蓝建中)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弄清了部分病毒侵入人类细胞的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预防病毒感染的新药。
此前,研究人员已知艾滋病和手足口病等病毒以附着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上的硫酸基团为目标靠近细胞,与硫酸基团结合后最终感染细胞。如果蛋白质上没有附着硫酸基团,病毒就无法与其结合,也就不会感染细胞。
九州大学和宫崎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硫酸基团是如何附着在蛋白质上的。他们发现在蛋白质表面的“深沟”内存在吸引硫酸基团附着的酶,而且“深沟”周围存在正电荷。研究小组认为,如果能找到可填充“深沟”的带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就可以防止硫酸基团附着,从而预防病毒感染。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