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歷史的山東省地方劇種—呂劇,不久前推出一齣現代題材的「黃河之子」,動用傅煥濤等四位國家一級演員,將山東「海歸」于保法創辦多所癌症專科醫院、為家鄉父老治病的事蹟搬上舞台。公演後還應邀到北京,為中國僑聯演出。據于保法稱,排演費用由他全額贊助。換言之,是他出錢請劇團演他自己。
山東省呂劇院大戲「黃河之子」的演出說明書。(李大明/翻拍)
于保法曾在聖地牙哥做博士後研究。(李大明/翻拍)
于保法曾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及聖地牙哥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ion)做過博士後研究。由於較早踏上「海歸」之路,先後在山東東平、濟南等地創辦多所「保法腫瘤醫院」,1999年就被評為「山東十佳留學科技專家」之一,並當選濟南市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務院僑辦評出的「傑出創業獎」,于保法也是百名得主之一。
同時,于保法又是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在美國的學歷與職稱、自報的學術成就,以及「保法腫瘤醫院」的療效,都曾遭到嚴厲的質疑,「打假專家」方舟子首先發難,指其簡歷中「UCSD醫學院副教授」之說純屬造假。一些國內報刊宣揚他的文章,也被證明多有誇大不實。例如有一篇報導描寫于保法在美國以辯方證人身分參與一項與其所發明「緩釋庫療法」有關的訴訟,竟形容他在法庭用英語滔滔不絕作了四小時發言。
但無論如何,于保法在國內仍然是榮譽加身、聲望不墜。這與他善造勢、捨得花錢宣傳不無關係。其實,早在「黃河之子」上演前,山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山東文學」月刊,就曾於2004年推出一冊大型增刊,全文登載 25萬字的「留美博士後于保法傳略」,題為「穿透癌魔心臟的利劍」。當然,一切費用也由于保法提供。
于保法不否認某些讚頌他的文章有誇大成分,但他無奈指出:「國內就吃這一套。」他總結自己在國內與媒體打交道的心得時,用了一個自創的詞彙,叫做「謙逼」。意思是外表要謙虛、謙和,內心要保持「牛逼」,即自傲、自強的心態。
聖地牙哥有學者看了呂劇「黃河之子」的劇照,不勝感慨地表示,于保法確實是為自己造勢的專家。這位學者同時認為,與其說于保法對名譽地位孜孜以求,不如說現在國內知識界普遍存在浮躁、短視、急功近利的心態。山東的演員、作家或者會真誠地投入上述戲、文的創作,但推出的作品難免成為「浮誇年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