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周其凤争议中被免职 王恩哥担任北大校长
周其凤争议中被免职 王恩哥担任北大校长
2013/3/24 13:55:00 | 浏览:4398 | 评论:0

  3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在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周其凤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303/149160.html

  王恩哥,男,1957年1月出生,1982年2月入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正局级),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在中国知识界看来,副部长级官员王恩哥刚刚成为北京大学的新掌门人似乎不是很大的新闻,而周其凤不再担任北大校长才是今天的焦点。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教育界一直备受争议。周其凤的反美言论及力撑孔庆东,及至2011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北大时,他一直都是舆论鞭挞的对象。

周其凤争议中被免职 王恩哥担任北大校长

  今年66岁的周其凤,在担任北大校长之前,曾经担任了4年的吉林大学校长,也是一名“老北大”。他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70年留在北大任教,“对北大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围绕他的舆论从未停止。在昨天的会上,周其凤毫不掩饰自己在任期间的“愉悦”心情。在谈到自己即将离开时,周其凤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他说,“非常感谢大家,能让我在应该下岗的时候下岗”。周其凤表示,他非常感谢全体北大师生、员工、保安,和他们共事的过程非常愉悦。

>>争议事件盘点

  2011年10月 他曾作词并演唱“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化学之歌”,被大众戏称为“化学神曲”;

  2011年12月 周其凤在湖南长沙一中演讲,谈到高等教育改革时,他的一句“美国高等教育一塌糊涂”曾引起广泛争议;

  2012年7月 他回到家乡湖南为母亲祝寿时“跪拜尽孝”,被舆论指责为“炒作”;

  2012年7月 在两岸四地大学校长论坛上,他回赠了一张CD给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称这是他为妈妈新写的一首歌,叫《妈妈的油茶果》。他创作的这首歌得到了好评,但也有人指其做秀。

周其凤回应

  “我有我的性格,不想改,我65岁了,有人想通过一些事来改变我,说实话,不可能。我对母亲,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我对学生,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哭和笑不伤害大家,更不会伤害全国人民,你们放心好了。这是我的情感表达,你不喜欢,没办法,我不是演员,你可以不喜欢我,也不需要你喜欢!”

>>花絮

  “我有5个梦想,望继任者实现”

  周其凤坦言,自己也有不少遗憾,而这些遗憾正是他的“北大梦”。他调侃道,“这是我最后一次在这里讲话了,所以我一定要把我的5个梦想说出来,希望我的继任者能将这些梦想实现”。

  梦想1:把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让北大拥有更高的学术标准。

  梦想2:希望未来北大能加强国际化教育,未来的北大应该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一次出国交流的机会。

  梦想3:希望每个想成为北大学生的人都能成为北大的学生,让北大成为全国人民的北大。

  梦想4:希望未来“沙滩红楼”能回归北大。

  梦想5:希望到2020年,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到时候,每年拿出5个亿,不干别的,就给老师发薪水,给学生发奖学金。

王恩哥简历

周其凤争议中被免职 王恩哥担任北大校长

  王恩哥,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于沈阳,籍贯上海,1982年2月入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全面领导学校行政工作。

  1975年至1978年辽宁省辽中县乌伯牛公社知识青年。1978年至1985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985年至1987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教师,期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1987年至199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1990年至1991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1年至1995年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1995年至2009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期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2007);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2004-2009);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2006-2007);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8-2009)。2009年至今北京大学教授,期间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2009-2011);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2011-2012);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2012-2013)。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01年至今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AvH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他巴巴拉分校KITP访问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访问教授。


当过知青 也是海归 王恩哥低调、务实(郭少峰 邓琦)

  王恩哥 1957年1月出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正局级)。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195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王恩哥,当过知青,也是“海归”。在北大,很多师生亲切地称他为“恩哥老师”,公认他是一位低调务实的管理者。

名字被误写差点落榜

  上世纪60年代的东北,冬天特别寒冷,小时候的王恩哥最喜欢一边听广播,一边惊奇地望着窗户玻璃上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冰花。“冰花为什么会是不同的形状?”那时,他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在书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自然世界。

  王恩哥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课堂学习断断续续。中学毕业后,他下乡当了知青。1977年10月,国家正式恢复高考。消息传来时,王恩哥正在地里和乡亲们忙着秋收。1977年12月初,王恩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考试。

  考试结束后,成绩在县城公开张榜,队里的会计进城经过时并没有找到王恩哥的名字,回来安慰他来年继续努力。临近春节,不甘心的王恩哥又跑去看榜,结果发现自己的名字被误写为“王思哥”。随后,他进入辽宁大学读物理学。

特殊的门牌号“711”

  在辽宁大学念完学士和硕士后,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大物理系,师从章立源教授攻读博士。读研期间,很多同学考虑中途出国,或者弃学从商,王恩哥则全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国内外的重要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1995年,王恩哥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宇航外延生长中心(SVEC)从事研究。当时,回国的留学生很少,社会上流行一种只有二三流的研究者才会回国的说法。

  当大家还在议论“他在国外混得这么好,肯定不会回来”时,王恩哥已在大洋彼岸开始收拾归国的行装了。1995年8月,他只身一人回国,受邀成为中科院物理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也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第一位从美国招聘全职回国的青年物理学家。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还比较差,为了节省经费,他与同事们一起动手翻修实验室,往墙上刷浆的工作都是自己亲手干。

  他依然坚持多年来的工作习惯:每天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后离开,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711”,这也正是他为勉励自己在物理所办公室上选定的门牌号。

学生爱叫他“恩哥老师”

  1999年,年仅42岁的王恩哥成为中科院物理所所长。但在2009年,他再次做出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北大担任物理学院院长。他在一个月内辞去了中科院的所有行政职务。

  如何吸引和凝聚最优秀的人才是摆在王恩哥面前的重要问题。有了解情况的老师跟王恩哥说,“老王,我们没法跟人比啊,人家来一个人给十万年薪,还给房子,咱们就五万,还没房子。”但王恩哥有方法,“以前一年进十个的话,现在一年少进几个,把十个人的待遇集中用!”

  在他的感召下,谢心澄(现任北大物理学院院长)、陈东敏(现任北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加盟北大。

  2011年1月开始,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常务副校长,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他率先提出“小班课教学”理念并在全校试点。很多师生都称他为“恩哥老师”,公认他有务实、低调、实干。他也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经常回邮件给素不相识的学生,主动约时间做科研探讨。


大学校长应是改革者 (钟海之)

  大学校长应当摆脱行政化的牵绊,破除束缚杰出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新政府的走马上任,大陆一些大学的校长们也开始调整。“争议校长”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再次引发一番风波。网络舆论场中对他的卸任拍手称庆,认为他对上级领导谄媚(照片“为证”),文学素质低(化学歌词“为证”),评价他为“北大最差的校长”。同时,北大老师和学生则失落留恋,认为他质朴无华,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待遇留住了人才,学生出国机会大大增多,宿舍安装了空调,是“最伟大的校长”。  

  评价“好校长”与“差校长”,究竟谁说了算?一方面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的质朴道理,一校之长关乎切身利益,北大师生显然具有发言权;但另一方面,因为北大的特殊地位与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公众对周校长的评判也理所应当,关键的是,标准是什么?

  有争议的校长不独北大,对中国大学校长的争议,实质在于高等教育行政化。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认为,现在大学校长都是“空降兵”,谁空降他,就对谁负责,不对下负责;选人标准进入“误区”,校长没有“职业化”,基本上是院士、博导,他们在本专业上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可不一定具有教育理念、改革魄力和管理水平。

  中国当然不乏“好校长”。“义务校长”原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不拿工资,以校为家,秉持大学校长应该“学术立校、教化树人”的精神,大刀阔斧拆除学校与社会等“四道墙”,以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在“立德、立言、立功”上成为楷模。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说,大学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难题需要创新,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社会进步,大学无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这种工具功能也决定了其内在品质,中国古人说,“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学的内在就是传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需要有自由而独立的天地。

  因此,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领航者,大学校长就应当摆脱行政化的牵绊,以破解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为终极目的,破除束缚杰出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的精神与举措,担当起教育的本职,这才是一位“好校长”。从高等教育到教育系统再到施政者显然面临挑战。


周其凤卸任,新任校长能走出“宿命”吗?(熊丙奇)

  3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在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周其凤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一时间,“周其凤”成为微博搜索热词。一所大学校长的卸任,得到舆论这般“待遇”,是鲜见的。这或许与周其凤的行事风格有关,他在北大任上的举动,比如跪拜母亲、写“化学歌”、批评美国教育等等,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周其凤遭遇争议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并非公选的校长,而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官员。

  以走出的“宿命”。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已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校长选拔任命办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去两年间,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少数部属院校开始实行校长公选,但总体而言,推进校长去行政化、职业化十分缓慢——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依旧,学校还是官场而非教育机构,校长还是有行政级别,对于校长岗位的权力,仍缺制度性制约。这注定校长的首要身份还是官员,而非教育家,但社会对校长却有教育家的期待,于是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将难以避免。 从网络跟贴看,对于周其凤的卸任,不少人十分高兴,可是他们不会高兴多久,就会发现,新任校长与周校长很可能差不多——他也是由上级任命,有着副部级行政级别,这决定校长首先是官员,而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教育家。在周其凤担任北大校长之前,他并没有受到多大关注,但当北大校长后,由于北大的显赫声名,北大校长的一举一动被放在聚光灯下审视,这就很容易暴露出官员身份与教育家身份的严重冲突、官员治校的严重弊端。

  这会让北大和北大校长都十分尴尬,更进一步说,这是北大和北大校长在教育行政化环境中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与指责)。要摆脱这种尴尬,就必须推进大学去行政化,实行校长职业化。

  试想,如果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北大校长不是由上级部门任命,而是由北大的理事会(由政府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人士代表、校友代表组成)遴选,那么,遴选出来的校长,应该更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风格,而与此同时,对于校长的工作,无论是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都会给予更大程度的理解和配合——这到底是公开遴选的校长,大家要对遴选结果负责。

  但现如今,对于新任校长,是很难要求教授、学生和社会公众予以“配合”的——在校长到任前,教授们都不知道新任校长是谁,可以说,连知情权都没有,谈何参与权、评价权。由于在校长遴选时,没有履行权利,因此,对于校长的工作,他们也就会更多采取“旁观者”的态度,而一旦校长的行为出现纰漏,就会加以“嘲讽”。——这种“嘲讽”和正常的监督是不同的,正常的监督有良性的反馈机制,而无奈“嘲讽”只是表达一种情绪。对于校长选拔、评价无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公众和北大众师生,是会借各种机会表达对校长的意见的。

  以走出的“宿命”。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已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校长选拔任命办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去两年间,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少数部属院校开始实行校长公选,但总体而言,推进校长去行政化、职业化十分缓慢——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依旧,学校还是官场而非教育机构,校长还是有行政级别,对于校长岗位的权力,仍缺制度性制约。这注定校长的首要身份还是官员,而非教育家,但社会对校长却有教育家的期待,于是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将难以避免。 

  所以,周其凤的诸多行为,都被贴上“作秀”、“炒作”的标签,被舆论鞭挞,他自己恐怕也十分委屈,可这是行政化教育体系中北大校长难以走出的“宿命”。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已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校长选拔任命办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去两年间,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少数部属院校开始实行校长公选,但总体而言,推进校长去行政化、职业化十分缓慢——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依旧,学校还是官场而非教育机构,校长还是有行政级别,对于校长岗位的权力,仍缺制度性制约。这注定校长的首要身份还是官员,而非教育家,但社会对校长却有教育家的期待,于是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将难以避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01]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98]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84]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79]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54]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30]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34]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27]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74]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6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