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推廣台灣「不老騎士」
由蔣顯斌擔任製片所拍攝的紀錄片榮獲包括威尼斯影展、法國真實電影節;以及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重要獎項。近年更接連以「街舞狂潮」、「音樂人生」拿下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前蔣顯斌攜紀錄片「不老騎士」來美推廣,這部描述平均年齡81歲的17位老人,一起騎摩托車環島圓夢的影片在台灣賣座超過3000萬元新台幣(約100萬美元) ,創下台灣紀錄片的票房紀錄。
「紀錄片市場雖仍屬小眾,但這群觀眾卻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小眾」,蔣顯斌表示,熱愛紀錄片的知識分子渴求能以不同的視角來觀察身處的世界,「不滿足於獨善其身,更渴望兼善天下」。而紀錄片是具有強烈主題性、新聞性、及全面性的一種採訪,利用能長久保存影像來接近人群,挖掘、記錄著社會的脈動。
「華人世界現正面臨一個十字路口」,蔣顯斌認為自從進入了網路時代以後,世界便開始快速變化,其中尤以華人世界為最,兩岸三地都正各自經歷著不同進程的改變。20年前,台灣經歷了解嚴、開放報禁黨禁、甚至髮禁的遽變,而這20年間,台灣在民主道路上不懈摸索實驗、披荊斬棘,但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刻;而正值經濟爆發期的中國大陸也正面臨著人權、環保意識抬頭的衝擊,與當年催生龍應台「野火集」的台灣有著驚人的相似;看似相對平靜的香港,面臨著大陸在政治經濟上的強勢主導,不僅貧富差距排名世界第一,涉及民族文化情感的身分認同衝突也浮出水面。
蔣顯斌表示,大陸拚經濟造成的環境污染、拋家棄子的城市化等社會問題,「這些大線條的轉變讓大陸的紀錄片導演都像視角宏大的社會學家,著重的是整個社會族群的變化」;而台灣的社會則已度過那段翻天覆地的歲月,如今漸趨成熟,「所以台灣的導演比較類似著眼內心世界的心理學家,注目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蔣顯斌指出,媒體相對開放的台灣比較能夠去包容不同的聲音與意見,也渴求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一個議題,也因此比較容易與國際接軌。紀錄片反映出一個社會的階段性,「台灣有條件,也有責任做出紀錄片方面的貢獻,我相信台灣可以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紀錄片的旗幟」。
「不能光記錄還要型塑」
蔣顯斌說,「全球化、科技競賽,乃至華人特有的政治、歷史等議題都是跨世代的,不是一代人可以解決的。如果下一代華人能迎來一個太平盛世、能夠有一場文藝復興,為了能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親身經歷,親眼目睹,我們不能只是記錄,更要參與型塑,為我們的世代提供更多思考元素,一同讓當今華人對未來社會的想像早日成為現實」。
這項跨世代的浩大工程必定少不了溝通與對話,出身網路界的蔣顯斌表示,網際網路雖然無遠弗屆,它提供的資訊也是史無前例的巨量,但資訊極為零碎。「網路始終只是一件傳播工具,真正能找出有用資訊並加以重組利用的人仍是少數」,蔣顯斌表示當初選擇了紀錄片這種表現手法就是因為「紀實影像有一種直指人心,撼動人心的力量」,蔣顯斌認為觀看新聞性強烈的紀錄片的經驗本身就是種訓練,「看完紀錄片不是拍拍身上爆米花就走了,你會想要就影片主題進行討論、查詢、找人對話,會開始問對的問題」。
問題問得越多,體會越深,「從此以後只要在報紙上、在網路上捕捉到新聞的關鍵字,就產生不同的感覺,看過一部片後,沒辦法再回到看過之前的狀態,以後看報紙,會覺得越看越懂」。自工業革命以來,華人習慣訓練技術、崇尚從實作中學習,但蔣顯斌認為「訓練出擁有判斷力的眼睛其實比會操作的手更重要」。
CNEX集結兩岸三地專家顧問;也化身媒合平台,為華人導演爭取全球資源,近期與美國日舞影展Sundance合作,舉辦工作坊;此外也帶著導演與作品參與各國影展,擴大能見度。
紀錄片與好萊塢拍片不同,普通電影資金、卡司、劇組到位後幾個月就可拍完,但蔣顯斌表示,紀錄片導演如果停下來籌備,故事就溜走了,「所以紀錄片的拍攝『非常野生』,極需慧眼」。「網路創業與文創產業的成功都具有很大的意外性,100個點子真正成為具有文化價值或經濟價值的作品可能不會超過三、五個」,蔣顯斌活用在創業時期學到的風險管理經驗,仔細在影片海選中檢選出萬事俱備、只欠畫龍點睛一筆的作品,幫助導演們走完那讓多少文創先驅氣短的「最後一哩」(the last mile);CNEX還幫每部作品找到適合的市場與觀眾,依照作品特性細化分類(portfolio management),「讓具強大社會影響力的題材在院線播放,而地方性特色影片則可能直接出DVD,或到非政府組織舉行放映會。」
CNEX雖為紀錄片製片,然而蔣顯斌表示其非營利性質給予導演極大的揮灑空間,「但我們資助拍攝的目的除了紀錄,還希望能稍稍影響、並引導華人社會的發展方向,所以在題材選擇的大方向上還是抓的很緊」。
CNEX基金會目前已推出「金錢」、「希望與夢想」、「下一代的家園」、「危機與轉機」、「青春與公民」、和今年「教育」等紀錄片主題,每年都有上百件作品申請。
「每年的主題都是一個『大哉問』,而這些問題其實未必都會有一個準確答案」,蔣顯斌說,「第一個十年我們提出十個問題,是一個作為基點的快照(snapshot),下一個十年、甚至再下一個十年,我們可以再提一樣的問題,看那時的世界於今日對比發生了什麼動人的變化。」
「10年拍百片」刻畫華人社會變遷
●擁有科學頭腦文藝心的蔣顯斌,堪稱華語紀錄片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這位夢想家本身還是叱吒全球網路界的傳奇人物。1995年,蔣顯斌與兩位史丹佛同學一起創辦了海外華人最大的中文網站-華淵生活資訊網(sinanet.com)。為此,浸淫藝術創作十數年,並曾開過個展的蔣顯斌,放棄了哈佛建築系碩士班的入學機會。1998年底,華淵生活資訊網與北京四通利方所屬的利方在線,合併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華人網站—新浪網,少年得志的蔣顯斌接連出任新浪全球產品副總裁、台灣新浪總經理、新浪無線總經理、新浪熱線總經理、新浪執行副總裁等要職,影響力遍及全球華人。
然而事業有成的蔣顯斌卻在2004年因心臟病開刀,這兩個月的休養成為他人生重要的分水嶺。在養病期間,成長於台灣解嚴民運時期的蔣顯斌觀察大陸經濟強勢崛起有感,本來希望能籌畫拍攝一部記載劇烈變遷中華人的紀錄片,卻發現值得拍攝的題材太多,而萌生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他在2006年底毅然投身文創產業,與幾位友人籌組了CNEX(Looking For Chinese Next的縮寫,取其see next之意)紀錄片基金會,許下宏願:要花10年時間拍100部紀錄片,忠實刻畫華人社會變遷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