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经济的好消息接二连三,好得难以置信。美国股市全面高收,道指与标普500都先后刷新了历史纪录。由于股市和房市上涨效应的拉动,3月份的汽车销售也再次实现强势增长,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月度销量都超过了5%,连濒临破产、被政府“接管”的联邦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也有“咸鱼翻身”的迹象。房利美公司2012年实现盈利172亿美元,创历史利润新高。这是2006年以来首次盈利,同时第四季度的利润也创下历史新高。被金融危机折磨了几年的美国人开始松了一口气,又开始花钱了。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股市的新高,加上房市复苏和就业改善,财富并未均衡地分布到多数美国人的家中。原因很简单,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并非完全源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增长,而是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联储会的量化宽松政策。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大银行、大企业,而不是中产阶级。统计表明,尽管比危机时期改善许多,美国家庭还是入不敷出,美国家庭负债仍相当于收入的113%,尚未摆脱负债率偏高、储蓄率偏低的窘迫。
正如曾在总统里根任内担任预算主任的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近日发出警告,美国经济已出现泡沫,这是由美联储的“伪钞”造成的,泡沫将在数年内破裂。他称,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斯托克曼在《纽约时报》撰文称,美联储在信贷危机后推出的宽松政策通过资金推高了股市,尽管“主街经济”仍然疲弱。
在这里,“主街”通常指得是美国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所孕育的中产阶级。与主街相对应的便是“华尔街”,指得是金融及其附属行业。美国的一个迹象是:“主街”与“华尔街”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华尔街的分红依然创下新高,引发民愤,“占领华尔街”运动因此而起。在2009年11月《时代》周刊,曾经发表“为何‘主街’憎恨华尔街”的封面文章。如今,虽然经济走向复苏,“主街”与华尔街之间要由恨转爱,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