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官化”的好处是众所皆知的,但它同时是个知易行难的事情。学校级别“去官化”也许不怎么难,真正难的是“去官僚化”。
关于教育去行政化,近几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民间已经讨论了不少,但鲜见有官方对此事的正式表态。这次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逐步取消学校中存在的行政级别与行政管理模式,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也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教育改革这件事,政府一直都在做。但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或多或少地让人觉得不如意。于是就有人认为,教育行政化不除,改革就难言彻底。这自然是有道理的,譬如,学校领导属于官员序列,管教育的动机自然与教育家不同。前者注重政绩,后者注重教育本身。更要命的是,在官化的教育体制下,就算真正的教育家当上了校领导,也很有可能“被官化”而变得功利了。可以想见,在功利思维主导下,教育改革如何能彻底!
现在,教育“去官化”已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大家如果就此乐观其成,我看还是早了些。“去官化”的好处是众所皆知的,但它同时是个知易行难的事情。中国的官僚体制曾有着几千年的生命力,“官本位”思想在各行各业至今仍挥之不去。因此,以我所见,学校级别“去官化”也许不怎么难,真正难的是“去官僚化”。官僚主义这东西不除,即使“去官化”能成,估计成效也会打折。所以,为了在教育领域彻底“去官化”,不妨先从借鉴民办学校上着手。
我这里所说的借鉴民办学校,有两个意思:一是,教育管理要向私立学校看齐;二是,我国必须加快私立学校的发展,以此倒逼公办学校的改革。
先说说借鉴民办学校的管理。这里希望的是,政府对于公办学校的管理,要像对待私立学校一样,以监督与服务为主。如各位所知,我国公办学校校长都是由政府任命的。那么取消行政级别之后,校长如何产生?如果仍由政府任命的话,那么校长还得向上级官员负责,这样的“去官化”改革恐怕还是换汤不换药。大家都知道,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学校校长的产生,跟我国内地的一些私立学校一样,基本都是由学校董事会选举聘任,校长无须向上级官员承担责任,只要向校董会负责就行了。校长不向官负责,自然就会“去官僚化”,从而一心治学。
再说说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这里希望的是,政府对于私立学校,要像对待公办学校一样大致平等。大家都知道英美等国教 育高度发达,其中民办教育的贡献巨大。譬如,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就是私立的。美国学者罗杰·盖格尔教授有个“充分教育”概念,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在充分教育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发掘出最好的潜力。他认为,美国大力发展私立教育,促进了“充分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民办教育在我国目前更多的只是理论重视,现实中,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许多民办高校连发毕业文凭都受到限制。民办教育不能完全发展起来,客观上助推了公办学校的“养尊处优”以及官僚习气。
总之,“去官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个形式,但要让其内容饱满,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大计,最终还得另辟蹊径,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