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醫學院(Wei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教授和臨床醫師詹建強,同時擔任「BioTime」亞洲有限公司及「OncoCyte」公司醫療長。他日前榮獲「ExecRank」授予的「全美首席醫療長」(Top Chief Medical Officer for 2012)榮譽。
詹建強榮獲「ExecRank」授予的「全美首席醫療長」榮譽。(何小舟/攝影)
該獎項旨於肯定詹建強在腫瘤科、血液科、再生醫學和幹細胞治療的研究成就,以及表彰他機具影響力的學術報告和出色的醫務領軍才能。
「ExecRank」是評審範圍涵蓋30個專業領域,考察各領域傑出高層主管或專業人士,在專業成就和同行認可度等方面進行的全球性權威排行。「ExecRank」的排名是當今在美國被最多被使用和對業者進行評價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被數以百計的高層主管冠以「權威排名」稱號。
詹建強出生長大於香港,且於1988年來到美國,現是美國執照醫師,他的專業是在臨床試驗、醫務諮詢與管理、生物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在1992年,作為畢業生代表以一等榮譽生成績從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藥劑學院畢業後,詹建強隨後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學位和科研博士學位。他在紐約長老教會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s Hospitals)完成了內科、血液科和腫瘤科的專業臨床培訓,後來成為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教授和臨床醫師。
在詹建強的醫學院任期中,他在大型製藥公司贊助的各個研發階段執導了超過十項的臨床試驗。他曾在康乃爾大學醫學院Ansary幹細胞研究所擔任過高級研究員,發表了30多篇由同行評審的研究和臨床論文,其中一些刊登在著名雜誌「自然(Nature)」、「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細胞(Cell)」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詹建強曾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擔任抗腫瘤藥品開發的審核官。最近,詹博士被邀請作為中國衛生部第三類科技評估委員會顧問,對於幹細胞治療和細胞免疫治療進行監管和製定標準。同時他也是中英「王朝計畫」的統籌顧問,並在武漢光谷生物城建立一個國際臨床醫學合作基地。
詹建強分析自己對醫學研究充滿熱情的原因,歸源父輩三代人的中醫從業史,並且詹建強母親的教育工作,更讓從小學時起的詹建強有超乎常人的鑽研精神。詹建強笑稱,小時候家人就是這樣醫學和學習教育雙管齊下。詹建強還表示,雖然自己是西醫,但父輩的影響讓他對中醫也有濃厚興趣,希望把中西醫結合成果發揚光大。
詹建強曾成功發表過眾多對醫學有推動作用的學術論文,其中在2006年在全球醫界權威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中發表的名為「幹細胞的定向歸巢功能」(Cytokine-mediated deployment of SDF-1 induces revascularization through recruitment of CXCR4+ hemangiocytes)的文章,並自此為幹細胞的準確應用提高了效率和準確度。
由於詹建強在醫療界獲得種種突破性研究成果,2009年他受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邀請,共同籌辦了在北京的「第一屆中美幹細胞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論壇」,詹建強表示從那次經驗交流中獲益良多。詹建強一直以貫徹三詞口訣來獲得成功,那就是「謙卑、務實、高效」。詹建強表示,「我只是位醫療工作者」,以這樣的準則服務病患,並希望以自己的行動架起中美醫學學術交流的橋樑。
對於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詹建強預測,發展必定全球化,尤其是治療疾病方面。未來將會是藥物治療和細胞技術治療混合使用的局面,也有可能最終將細胞技術工程代替藥物治療,他希望將自己在美國的經驗帶回到大中華地區,「無論人在何方,只要醫者將優質資源整合起來,將必定為人類造福」。
對於研究及從醫之路上對他影響深刻的人,詹建強不禁回憶起曾於麻省理工大學藥劑學院研究時,認識了曾獲過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William Lipscomb教授,兩人成為良師益友。詹建強表示,當時已80餘歲的Lipscomb教授那時在哈佛大學做研究,是Lipscomb教授教會了他什麼是謙卑。那時的Lipscomb教授有個「非常活躍的實驗室」且已極具威望,他曾說過一句話,譯成中文便是「活到老,學到老」。詹建強又說,Lipscomb教授謙卑的為人方式也讓他受益終身。他記得Lipscomb教授常說:「我們不要認為發表過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就能高傲」,因為醫學和科學都是進步神速的學科,即便現在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結果,但隨著技術進步和研究的深入,「很可能會在明天就被推翻」。
通過與Lipscomb教授的接觸,讓詹建強時刻謹記每一天都有會新的醫學科技出現,如果停止鑽研必定落後,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
等到詹建強到紐約長老教會—康乃爾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s Hospitals/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後,Lipscomb教授的兩個孫子對白血病和幹細胞醫學方面很感興趣,便將他們送來實驗室請詹建強親自帶領,指導他們參加英特爾科學獎的競爭。恩師的兩個孫兒竟成為他實驗室的兩個學生,這奇妙的緣份就好似「知識的傳承」。
詹建強對再生醫學研究的熱情,卻是與因肝癌去世的父親有關。詹建強表示,父親是在等待換肝的期間過世的。他因此感悟到 ,何不研究出讓患者致病的器官或組織能夠自行產生新細胞,自行癒合的方式?
父親的離世對他產生極大的激勵,讓他在再生醫學取得了成就,只是,「很可惜,父親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