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史上最强人才政策出台
在充分梳理现有人才政策,借鉴北广深等先进地区的人才政策后,东莞日前出台了史上最强人才政策《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引进的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其创业资助和奖励最高达2000万元,对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创业资助和奖励最高达500万元。
《办法》由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是继今年市政府“一号文”和市委“一号文”后,东莞下发的又一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政策文件。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甄瑞潮表示,《办法》是对现有人才政策的全面优化,标志着东莞加快实施“人才东莞”战略,打造“人才型城市”迈出大步,将对东莞“三重”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特色人才”分三大类
根据《办法》,“特色人才”包括“三重”建设、园区建设、特色区域建设等所涉及的行业、产业、项目、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紧缺急需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共分为三大类,一类人才是指获得相关国家级、特别分量的省级荣誉、奖项和技术职务及称号的经认定、评定的高层次人才;二类人才是指获得相关省部级、特别分量的市级荣誉、奖项和技术职务及称号的,或一类人才中相应国家级荣誉、奖项和技术职务及称号的次位的经认定、评定的高层次人才;三类人才是指获得相关市级荣誉、奖项和技术职务及称号的,或二类人才中国家、省级荣誉、奖项和技术职务及称号的次位的经认定、评定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包括相当于一、二、三类人才的国(境)外人才和经市委市政府认定的特殊人才。
配套国家资助最高1:2
与往常不同,《办法》对“特色人才”的支持分为配套资助、创业资助和奖励两部分。其中,在国家级人才配套资助方面,对于一、二类人才标准中如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荣誉和奖励,在我市申报并成功入选的人才,视人才项目层次及对东莞经济社会贡献等情况,由市财政按国家资助的1:1至1:2的比例配套资助资金;由市外迁入我市的人才,视人才项目层次及对东莞经济社会贡献等情况,由市财政按国家资助的1:0.5至1:1的比例配套资助资金,国家政策规定不予地方资金配套的除外。
在省级人才配套资助方面,对于一、二类人才标准中如入选省创新科研团队和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省级荣誉和奖励,视人才项目层次及对东莞经济社会贡献等情况,按国家、省资助1:0.5至1:1的比例配套资助资金,国家、省政策规定不予地方资金配套的除外。
创新团队最高资助奖励2000万元
在创业资助和奖励上,我市创新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奖励标准也大幅提高。对我市引进的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应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在其来莞工作两年以上,其团队人员到位、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聚集培养以及产业带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给予团队500万元至1000万元创业奖励,给予团队带头人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奖励。
而对我市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在来莞工作两年以上,其技术创新推进、行业带动、技术项目或所创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聚集、营业额和税收成长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给予领军人才100万元至300万元创新创业奖励。
此外,还将设立“莞邑人才功勋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每名奖励500万元。设立“东莞优秀人才创新奖”、“东莞优秀技能人才奖”、“ 东莞人才工作贡献奖”等奖项,并给予适当奖励。
“资本+智本”中山像抓招商引资抓招才引智
省市共建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仪式
3月28日,“3•2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海外金融资本合作推介会”开幕。洽谈会作为中山每年一度的重头戏,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晴雨表”。
今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市把已沿用23届的“老字号”——“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今后每年“3•28”期间都将固定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活动。
本届招才引智洽谈会,中山将举行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签约仪式、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技术对接、“千人计划”人才中山行、中山人才发展环境展示、校镇企合作洽谈会、大型人才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老字号”洽谈会名称的更换,是中山发力“人才战略”的一个生动细节,也是打造珠西岸“产业高地•人才福地”的一个具体实践,折射出了中山转型背景下依靠“人才强市”战略换挡前行的发展理念。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要求,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发展。不断谋求“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全面转型,实现“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华丽转身。
变与守
“资本+智本”模式每年同台亮相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目前中山正在探索一条与珠江口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最终必然回归到人才的竞争。
薛晓峰指出,对于处在蓄势转型、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山来说,依赖原有要素拉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越是深入发展,任务越显艰巨。为此,中山确立了“立足市情,错位发展,政策先行,重点突破”的人才战略思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发展。
当前,中山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尤其是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膨胀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山加快了人才工作开拓创新,在变化中坚守对人才工作品牌的探索。
2012年,在每年一度的“招商经贸洽谈会”中,中山创新性地嵌入招才引智活动,成功打造了城市人才工作品牌。这一尝试性创举随后也被列为全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
今年,人才战略再次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支撑。中山市委决定,把已历23届的“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今后每年“3•28”期间都将固定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活动,促使老字号招商盛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据介绍,今年的洽谈会活动主题是“海外金融资本合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推动人才、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上狠下功夫,奋力打造“资本+智本”新型城市。
“老字号”洽谈会名称的更换,是中山发力“人才战略”的一个生动细节,也是打造珠西岸“产业高地•人才福地”的一个具体实践,折射出了中山转型背景下的人本战略发展理念。
内与外
全球百余名天下“猛士”中山行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以人才论输赢、以文化论输赢的今天,新一代中山人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广纳天下贤才名士。内育才,外引才。中山提出既要用好“儿子”,又要广招“女婿”;既要善于盘活人才“存量”,又要善于激活人才“增量”。
今年,中山以全球化视野广邀天下贤才,不断推进招才引智向高端化方向发展,109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0位“千人计划”人才齐聚中山。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余涛在此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方面,今年的发动渠道更宽畅,报名参会的人数更多,项目更高端,涉及行业更广泛。
据了解,通过省驻海外人才工作站、人才中介组织、海外华侨协会等多种渠道,中山此次共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地的10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或技术到中山参加对接活动,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新兴产业。明天的分组对接会上,高层次人才将推介个人项目技术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信息,与中山企业家、投资者面对面现场“选亲相亲”。
今年中山首次举办“千人计划”人才中山行活动,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实施柔性引才计划。根据提前收集到的科技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中山邀请10位左右“千人计划”人才亲临考察,力争达到“工作在外地,创业在中山”的柔性引才效果。
通过预先对接,目前已确定1位“千人计划”人才在中山投资创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山创业园、“千人计划”前孵化器项目。该项目填补了中山缺乏“千人计划”人才的历史空白。
质与量
30名海外人才撬动300亿产值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当前的中山,也正在谋划用“人才支点”撬起城市未来的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
人才战略实施中,中山坚持“质与量”的动态平衡,既要增加人才数量更要追求人才质量。据统计,自《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实施以来,中山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121163人,是政策实施前5年培养引进人才总数的近3倍。
近年来,中山人才引进的另外一个主攻方向,就是要产生“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衍生效应。今年,中山大力推进招才引智项目化,让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团队和载体深深扎根于中山。据悉,本次引进签约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未来,在预期产值和产业方向上均有可能形成“挑大梁”的发展趋势。
在今天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签约方面,中山已落实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生物人工肝研究团队等2个创新科研团队、1个天然高分子材料院士工作站、1个“千人计划”前孵化器、1个海外院士全淀粉药用胶囊项目、1个中山驻欧洲招才引智工作站,共计8个项目将在今天大会开幕式上签约。
本次签约项目具有范围广、类型多、层次高、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等特点,也都是目前中山最紧缺、最急需的平台和团队。据了解,这些项目的落户,初步估计将为中山引进超过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超过30亿元直接投资和300亿元产值贡献,从而真正书写“一个高端人才成就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传奇。
嫁与娶
25所知名高校与中山“谈婚论嫁”
国内知名高校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近年来,各地在争抢高校人才资源上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山人才引进当中,始终坚持广泛联姻策略,重在建立人才供应的长效机制。
今年,中山大力推进招才引智联动化,让高校和镇区、企业之间形成育才引才留才合力。据悉,在校镇企合作洽谈会方面,今年邀请了25所知名高校、24个镇区、26家企业参加接洽,为中山镇区、企业和相关高校搭建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平台。
为了保证合作实效,中山有关部门提前介入,调查走访各镇区和重点企业,掌握具体人才需求情况后,从多所预选高校中筛选25所目标高校,邀请校内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一同前来参加洽谈会,同时还将签订《校镇校企合作协议书》,探索建立校镇企三者之间的合作长效机制。目前,已有10所高校与中山10家企业提前达成了合作意向。
3月30日,作为招才引智活动中的一部分,中山还将举行大型人才交流会。现场设置250个企业招聘展位,岗位需求人才共5630人,预计入场人数达2万人次。本次人才交流会具有层次高、针对性强、发动面广等特点。为提高企业与人才的对接效率,中山提前向各高校发出人才需求目录及邀请函,让应聘者更有针对性地参会。
此外,还选取了80家重点企业编印成《中山市人才需求小册子》,职位要求均为本科学历以上、中级职称以上或高级工以上,待遇均为月薪3000元以上。同时,中山还在小册子中附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方式,派发给重要嘉宾和人才,把公益性招聘服务延伸至会后和场外。
签约项目
1、生物人工肝创新科研团队
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引进,拟组建“新型人源化生物人工肝”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临床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太阳能高倍聚光创新团队
由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引进,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从高倍聚光太阳能外延芯片、芯片制程、芯片封装、发电组件以及发电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3、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共建,重点开展酱油发酵菌种的标准制定及菌种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在发酵工艺和设备、功能微生物菌种的优选和改良等技术领域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研究。
4、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
由中山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将重点开展“珠三角”地区硅酸盐建筑材料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组建区域性先进水泥基材料创新中心。
5、天然高分子材料院士工作站
由中山大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张俐娜院士共建。全面开展天然高分子材料研发及其在涂料中应用、人才培训及研发团队的建设。
6、千人计划前孵化器
由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引入,以技术产品培育和催生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目标,与中医药城的孵化器相互衔接,将构成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的“中山模式”。
7、全淀粉药用胶囊项目
由华南现代中医城引进。传统胶囊囊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理化方面也有很多不足。本项目是用全淀粉制备胶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
8、中山驻欧洲招才引智工作站
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法中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协会签订。利用法中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协会的平台优势,在海外宣传、推广中山人居环境及人才政策。
高端论剑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
走出一条智力和才力 推动转型升级的新路
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各类人才到岐江之畔来投资创业。
在《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中山提出了“建设珠江口西岸产业高地、人才福地”的战略目标。实质上,这是基于人才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而提出来的。研究表明,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人才优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非常明显。一名人才的背后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背后或许就是一个产业。所以,我们要一手抓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走一条以智力和才力推动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各地千帆竞发、群雄并起的竞争态势,需要我们坚持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开创中山各方精英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将尽心尽责,不断拓宽思路、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为广大人才来中山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服务。
擘画路径
广开进贤之路 广纳各方英才
2013年,中山市人才工作将以贯彻落实《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工程、平台、环境建设为抓手,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方英才,努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的产业高地、人才福地。
路径1、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实施名医、名师、名家“三名”培育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
路径2、评选人才工作奖项。评选第二届中山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和爱才重才奖。评选2013年度全市十大人才工作品牌。
路径3、推行“四重人才计划”。一是为重点区域配人才。二是为重点行业配人才。三是为重点企业配人才。四是为重点项目配人才。
路径4、建设中山市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为市内各领域各行业的高层次人才营造“家”的氛围感觉,致力提供一个政府、企业与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的平台。
路径5、建设中山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区。为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化、高效化的贴心服务,规划建设市级人才公寓。
路径6、完成中山市人才库建设。实时动态掌握人才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分布、流动和发展规律,基于人才库数据发布《中山市人才发展白皮书》。
引入高端团队 广东顺德的未来闪耀清华的智慧
3月15日,顺德和清华大学“再续前缘”,在京签订《顺德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协议》。这是顺德加大与高校更紧密合作方面,继与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暨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3月15日,顺德区区长黄喜忠(前右)代表区政府与清华大学代表签约后握手。/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去年11月25日,顺德在清华大学启动“凤舞燕京•智聚顺德”——顺德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正是该洽谈会造就了此次顺德和清华的合作。/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去年11月25日,“凤舞燕京•智聚顺德”——顺德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吸引大批高端人才排队进场。/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顺德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挂牌。近年来区内企业积极申报博士后工作站,这些工作站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合作加快顺德转型发展
“这意味着顺德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市长刘悦伦在签约仪式后说。他表示,佛山正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此次签约对顺德乃至佛山下一步的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顺德发展开发强度超过45%,发展进入综合转型的关键时候,传统发展方式面临挑战,如何集约发展利用土地等资源,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变得尤为重要。在梁维东看来,顺德和清华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会对顺德的综合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清华大学工科很强,我们双方可以在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确实如此,“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是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顺德将依托清华大学在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机电应用等领域的优势,在顺德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解决顺德企业提出的项目需求和技术难题;组织院士、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进行联合攻关;联合申报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项目;加强科技人才与项目对接工作,促进产学研信息沟通与交流。顺德、清华大学还将合作启动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在清华大学有关院系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和学科团队,重点围绕节能环保装备、高端机械装备、军民结合应用技术等,共建科技产业园、联合研究机构和各类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并尽快将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研的目的就是产业化。根据协议,清华大学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向顺德区积极推荐优秀科研成果,特别是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科技项目在顺德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将与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存在合作关系的国内外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优先向顺德推介与转移,在顺德进行转化与产业化。
加强双方人才交流
顺德、清华大学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才合作交流与培养”。“引进的团队将立足于现有产业,还有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希望引进马云、李开复这样的人才来到南方智谷。”这是顺德区政务委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谭志亮对双方人才合作交流的美好愿景。
双方如何开展人才合作?首先是人才引进,清华大学将顺德作为人才交流、人才招聘的重点地区,在开展相关活动中,邀请或安排顺德在清华大学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为主体进行宣传推介;每年或相关时间段,顺德组团赴清华大学开展招聘活动,或清华大学组织学生、人员到顺德开展考察活动,积极搭建引进各类人才的畅通渠道;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合作,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利用其在海外的窗口和渠道,积极为顺德引进适合人才。
其次是人才培训,顺德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分别组织举办相关培训课程或者选送中青年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才等到清华大学参加培训。第三是实践锻炼,顺德承接清华大学各类人才到顺德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清华大学在顺德开展实习、就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基地建设,以及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驻顺德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科研等工作。
再有就是人才交流。清华大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到顺德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挂职)锻炼;顺德选派优秀科技骨干、青年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修教师。
加速南方智谷建设
顺德和清华大学的合作更是顺德产城互动的智慧体现。合作协议所提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创新团队优先向顺德区转移,其具体所指正式位于顺德的中国南方智谷。
近年来,随着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等高等院校、创新团队的落户,中国南方智谷正朝着智城一体化的目标逐步迈进。此前,中国南方智谷已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合作。此次,顺德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合作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无疑是对中国南方智谷建设推进的一大动力。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顺德和清华大学可以借助此次合作机会,探索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新路子。他建议,地方政府在与大学进行产学研等项目的合作时,要考虑将企业的力量引入进来,构建有效的三方有机互动机制,让大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
对于史宗恺的“互动机制”,顺德区已有落实计划,如设立与清华大学合作专项资金,专用于规划制订、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项目,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成立顺德科技孵化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环境适应及文化差异 海归创业需要“入乡随俗”
环境适应及文化差异 海归创业需要“入乡随俗”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会遇到什么问题?海归人才如何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近日,中国科协海外人才战略专项调研组一行到广东开展考察调研,了解海归创业企业自主创新和生存发展现状,及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调研组主要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团体的7位海外专家组成。在粤期间,他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广州开发区、佛山顺德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部分留学回国创业企业,并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管理人员、海归创业企业代表等进行交流,了解广东扶持海归企业的政策、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回国创业所遇到的障碍等情况,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改进服务,以及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等提供参考。
看好国内的市场与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海归创业代表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回国创业,更多的是看重当地的政策、环境和庞大的市场。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在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不断地完善、改进海归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为他们做好服务。
位于顺德区的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一个海归创业企业,其创始人及董事长蔡丽菲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顺德落户,主要是当地较低的生活成本可享受高质量生活。她说,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相比,顺德的房价相对要低很多,为团队成员享受高质量生活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较低的营商成本,也是蔡丽菲看重顺德的一大原因。她表示,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到珠三角各大城市的车程均在两个小时之内。“阿格蕾雅除了卖材料产品之外,还有售后服务等业务,这种区位优势可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
从加拿大留学回国的陈江明是广州市研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者。他说,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留学生创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留学生回国创业能得到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子女上学、专家签证等问题,在政府帮助下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作为安凯(广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胡胜发在广州创业已经有10多年。他已在美国、中国申请了数百项专利技术。他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广州,主要是地理位置良好,产业链比较成型,同时具有成熟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商业环境,适合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的起步发展。
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创业的东莞市巨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郗旻表示,对留学人员来说,东莞是一块创业宝地。与其他企业以招商方式进驻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不同,郗旻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他认为,东莞松山湖美丽的自然环境,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正好可以让科研人员静下心来,专注于研发,而这也是他选择松山湖作为创业之地的根本原因。“做互联网企业关键在于静心,太过喧嚣的城市并不能让研发人员沉下心来,而松山湖正好可以让研发人员专注于一件事,创业更容易成功。”
一心一意回国服务
作为中央“千人计划”第三批特聘专家、首批广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治明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获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1996-2006年期间,他历任美国3M公司高级技术专家、3M胶粘剂技术学会主席。在3M公司工作时,周治明有机会经常回国,回国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是自己回国创业的好时机。由此,他选择了回国创业,落户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谈到留学经历的影响,周治明觉得文化和理念的影响更加重要,“虽然有些人出国读完书没有马上回国,可能在国外工作,也可能定居海外,但一旦时机成熟,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回国。”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金鑫教授,是著名的OLED技术发明人之一,与当时来自香港的邓青云教授及中国大陆的石建民教授号称OLED“华人三剑客”。他曾与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R.B.Woodward教授合作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已在光电领域获得了超过35项美国专利。缘于对祖国的眷恋,陈金鑫教授一直致力于把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实现产业化,通过与企业及政府机构的合作来推动OLED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由此,当收到阿格蕾雅公司的盛情邀请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落户顺德,在带回项目的同时,也将在美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创业理念带回来,在这片创业乐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政府扶持让企业迈出坚实一步
安凯(广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胜发认为,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要找好投资;第二步要做出产品;第三步要把产品卖出去;第四步是保持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第五步还是要找钱,要找更多的投资把研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我回国创业12年来,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遇到了,除了自身的坚持和努力,我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很多支持。”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东莞市巨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开展的研发项目涉及网络游戏、互联网服务平台以及物联网平台三个方面。该企业总经理郗旻表示,资金、管理和团队是创业必备的三要素。“在资金方面,由于与东莞企业家开展合作,因此问题不大,我们需要提升的是管理和团队。”郗旻说,在松山湖高新区及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优惠政策扶持下,他们已汇聚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及丰富管理经验的创新人才进行研发,无论是新闻搜索、3D游戏还是物联网平台均进展顺利,目前正计划推向市场。
落户顺德的海归创业企业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锂聚合物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该企业总裁陈光森教授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成功引进了“广东省第三批科研创新团队———先进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团队”,集聚了一批具有丰富海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工作经验,集材料研究、电芯设计与制造、电池PACK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力量。目前,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集数码产品、智能手机、航模、LEV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其销售网络遍及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归创业期待保姆式服务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国内的传统商业市场无论在营销环境上,还是在产品类型的使用上都有所不同。这使长期接受国外教育,习惯外国思维模式,拥有先进技术的海归企业难以适应。海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治明说,他创业之初就是因不了解国内的营销模式,造成企业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好的技术和产品推广不出去。“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导和扶持,留学人员满腔的创业热情往往很快就会被国内传统的商业环境所浇灭。”
作为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理事长,广州威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群曾多次介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他表示,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创业,“入乡随俗”主动适应国内市场是其致胜法宝。“产品要销售出去,企业才能生存。而销售也需要一定的关系网络,需要有和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能力,很多刚回国的海归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认为,在国内创业,需要摆脱留学生的光环,扎根于国内市场。
面对众多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不适应,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丽菲说,他们落户顺德,区政府也提供了非常周到高效的服务,指导进驻之后的各种优惠政策申报,免去各种后顾之忧。“顺德政府人员非常专业,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非常了解,沟通起来非常方便。”她表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们团队只需要安心做好项目研究,与产业进行对接,其他的基本都不用理了。
(来源 广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