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该书提出作为2009年核心年度主题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应该向医改方案的制定学习。
教育蓝皮书称,此次《规划纲要》制定实行公开决策,从议题开始征求民意,带有一种事前开放、全程开放的可能性,比以前一些法律文件制定基本是文本形成之后“事后开放”的模式是一个进步,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在09年2月之后,《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就销声匿迹了,不仅没有任何公开讨论和公开发布,连工作进程的信息也神秘莫测。
蓝皮书为此提出:
(1)建议将制定中有争议的问题公开,就这些有不同看法的重大政策问题举行若干专题讨论,开展较充分的深入研讨。没有公开讨论就不可能形成共识。
(2)建议委托中介组织和专业调查机构(如零点咨询公司、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等)就某些重要议题进行民意调查,获取民意表达作为决策的参考。
(3)建议成立跨部门、跨领域、由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有经济界、科技界、公共管理、全国人大、民主党派等贤达人士组成的评议组或评审会,就《规划纲要》修改、制定发表引领性的意见,从而改变目前教育部单方面主导的格局。可将这一机构发育成一个常设性的教育咨询审议机构,成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项制度建设。
蓝皮书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成为年度主题,“择校热”、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流动儿童教育、招生腐败、“钱学森之问”、教育公益组织的发展等教育热点问题作为特别关注推出。另外,蓝皮书还开展了与教育热点话题相结合的专项调研:《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甘肃省四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调研》、《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调查》、《200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力图以第三方视角审视2009年度的中国教育。
在过去的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蓝皮书作了金融危机与中国教育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认为为了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教育培训市场热度不减,出国留学持续增加。但中国教育要增强竞争力和适应性,仍需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开展实质性的教育改革。
蓝皮书认为,2008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仍然有相当部分省份未达到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应试教育、“择校热”等严重问题,蓝皮书回顾了2009年全国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封杀“奥数”,禁止“有偿家教”,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成效不一。对此,该书表示多数地区的改革尚没有触及根本,择校热、学生负担过重、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仍旧存在。
在农村教育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蓝皮书认为,农村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问题,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减少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农村学校撤校并点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导致出现新辍学流失和“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各地重视解决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据蓝皮书调查显示,教师的工资有所增加,对农村教师有所倾斜,但该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改进。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远程教育工程方面,蓝皮书调查显示,各地农远工程基本处于“用得上”的阶段,师资匮乏和资源不配套是令“农远工程”不够落实的主要原因。
2009年岁末,“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激起全国上下反思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高潮。蓝皮书以此为切入点,对2009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解析,表示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探索逐渐活跃,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去行政化”的改革,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腐败、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日益严重,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与批评也更为激烈。
18城市教育满意度下滑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 揭晓“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30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与2008年调查相比,12个城市的教育满意度上升,18个城市的教育满意度下降,首次出现跌破及格线的状况——西安、武汉均低于3.0分,排在最后两名,其中,济南蝉联第一,乌鲁木齐、西宁凭借明显的升幅而分列二、三名。
“200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全国30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对每一个城市在问卷涉及的11项指标的满意度得分基础上求取平均值,从平均分值来看,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明显偏于一般的评价。
2009年较2008年新增指标“幼儿教育状况”,其满意度提高了大部分城市的平均值。若不计算该项指标,则教育满意度评价下降的城市增加到20个,即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评价滑落,是令人担忧的信号。
此外,我国七大区域之间的城市公众教育评价差别较大,华东地区与华中地区之间的差值最大。华东地区主要城市的教育满意度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次之。与2008年相比,五大区域主要城市的教育满意度均有下降,其中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城市降幅最明显;仅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