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集團(Bay Area News Group)公布2013年度「矽谷150強」名單,這份成績單顯示矽谷公司的最新業績,哪些上升了,哪些下跌了,哪些新進榜,以及哪些跌出榜外。不過,如果拿2013的名單與2003的名單作比較,就可看出更多端倪,尤其是矽谷的未來發展方向。
矽谷是不斷創新的地方,比起一些保守之地,這裡的10年更像100年;在這裡,改變是最重要的規律,昨天可行的意念,今天可能已行不通,更遑論明天。
從變的角度去看,出現在2003年名單上的公司,到了2013年已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其餘的三分二因被併購和業務失敗而消失。
2003年時,排第一的是惠普(HP),那時它剛併購了個人電腦生產商康柏克(Compaq),前景亮麗,2013年的第一名已變為蘋果。2003年時,蘋果只排第10,當時的營收只58億元,只及現在的28分之1。
2003年150強公司總收入為2654億元,2013年則增至6770億元。不少表現傑出的2013年公司,2003年時還沒有出現,譬如2003年時還沒有臉書,也沒有Google、LinkedIn和Tesla。
在2003年的名單上,網飛(Netflix)才第一年進榜;該年也是電子灣(eBay)首次收入突破10億元,電子灣去年的收入已破140億元。
十年今昔,除顯示不少公司已因業務失敗而消失,更重要的是,顯示了矽谷的特性,以及矽谷的未來發展方向。
創投資金、風險投資、人才和不斷創新,都是矽谷成功的要素,正因為這些因素,矽谷得以從半導體發展出個人電腦,再發展出互聯網、社交網站、雲端和大資料(big data)等不同領域。
那麼,2023年矽谷150強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未來學家沙浮(Paul Saffo)說,這可以從現在談論的新意念看出端倪,譬如,十年後的矽谷150強很可能出現「網路大學」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