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最关注的涉外议题,就是美中关系的走向。而此时此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顾问贝德正在中国访问。此次由美方主动提出的访问,为正处于冷淡期的美中关系吹来了一丝暖意。
如果说前一时期美中关系急剧降温是因为美方无所顾忌、连连出手而造成的,美方此番主动展开“修补裂痕之旅”,显示美中两国都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继续滑坡,而导致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不合作。
斯坦伯格和贝德是奥巴马政府中的“知华派”代表,斯坦伯格去年提出“战略再保证”(Strategic reassurance)概念,在奥巴马访华时发表的“美中联合声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遗憾的是,过去两个月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却与加强美中战略互信的目标背道而驰。
如今奥巴马派出斯坦伯格和贝德两员干将访华,相信他们将向中方重申,美国有意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和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的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尤其应该给中方带去更加明确的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反对“台独”和“藏独”的信息。
事实上,中方迄今为止做出的反应还是相当克制的,这从中方依然批准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停靠香港可见一斑。美方在连出重手之后,近期也有收敛,比如原定于2月底、3月初发布的年度人权报告、中国军力报告都推迟出台,以免在中国的“气头”上火上浇油。“打一下、拉一把”,是在美中关系中通常处于主动地位的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惯用手法,现在是美国主动修复两国关系裂缝的时候了。
外界分析,斯坦伯格和贝德此次访华的主要议程有三项:第一,劝说中国领导人出席4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第二,劝说中国在联合国磋商制裁伊朗的问题上采取合作立场;第三,劝说中国改革汇率体制,人民币更快升值。
这三项议程无不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核裁军和防扩散是奥巴马希望作为美国总统在外交事务上“名垂青史”的主要议题之一。除了俄罗斯之外,中国是美国第二关注的核大国,没有中国的参与,核裁军就是一句空话。在伊核、朝核问题和防止核扩散方面,美国更需要中方的支持与合作。
当前对于美国来说,伊核问题的紧迫性甚于朝核问题,美国正在联合国推动制裁伊朗的议案,当先前一直带头反对制裁伊朗的俄罗斯立场软化后,中方的立场更加引人注目。
在失业率高企、民意支持度下滑的背景下,奥巴马提出今后5年美国出口翻番,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的目标,这既是他缓和国内压力,又宣示坚持自由贸易的“一箭双雕”之举。中国作为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自然是美国一心要打开大门的首要目标,而人民币升值被美国学者认为是美国出口实现翻番的关键。
在这三项议题上,美中有利益交汇点,但优先顺序与侧重点不同。急于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美国,自然要劝说中国赶快行动,而且会强调中方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合作立场,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不过,中国有自身利益的轻重缓急考虑,表现的姿态高低,采取的行动快慢,与中美关系的好坏挂钩,也在情理之中。
在互联网自由、对台军售、会见达赖等交火点密集引爆之后,为了防止美中关系继续恶化,美方尤其需要在下一个引爆点——人民币问题上慎重行事。预定于4月发布的半年度汇率报告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如果美国那时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并引发后续的谈判和制裁行动,则美中经贸关系可能由摩擦升级为冲突,后果难以预料。
“两会”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希望中美贸易摩擦能够得到缓解,不希望今年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不太平年。但愿美方真能听进去,多通过磋商和对话,少采取威胁和制裁,来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和摩擦。好在5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为双方提供缓解矛盾、增进共识的机会。
最近美国已经从中方对军售和会见达赖的反应中,看到了中国人不同以往的自信与底气。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持有8948亿的美国国债和近1.5万亿的各类美元债券。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美中利益的互相交织已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
希拉里国务卿日前给美中关系定调:“追求具有共同目标的领域,同时在分歧点上保持坚定立场。”对于中国来说何尝不是如此?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一贯主张求同存异。问题在于,坚持立场不等于固执己见,更不等于一意孤行。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唯一的超霸与崛起的中国在很多领域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与矛盾,但只要双方能够保持接触对话,照顾对方的合理关切,在敏感问题上谨慎从事,美中关系就能“斗而不破”,避免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