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海的新加坡好友发来短信说,“你看,给我说中了吧”。
什么事?仔细一看,原来短信上方是一则关于造假卫生棉(卫生巾)的网评。咱俩前阵子还在聊着有关“假水”、“假肉”、“假奶粉”、“假蛋”、“毒奶”、“毒米”等等五花八门的“假”与“毒”问题,还兴奋地互换应对心得。
咱俩当时还说,如果有假卫生棉,那就真没辙了。一个人生活,牙膏半年才用一支,托家人朋友从新加坡带过来就可以了,但卫生棉一年十二个月都要用,哪能带得了那么多?
果然,“假”社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现在连女性最贴身私密的用品也假造,大姨妈知道了肯定很生气,在中国做女人真不容易。难怪网民感叹,“这个时代不但坑爹,连老娘也不放过了”、“逼我出香港买,水货客又有新目标”。
仔细再查看一下相关新闻,不得了,男女成对,假产品的新成员还包括安全套。卫生棉危害女性健康也就罢了,安全套出什么问题,既不能有效避孕,又不能防止疾病传播,男男女女一起中招。
据中国媒体报道,案值高达1.5亿元(人民币,下同,3092万新元)的卫生棉造假产业链日前遭曝光。地下窝点脏乱不堪,由四地合力制作,薄膜由泉州的作坊生产,白片由安徽工厂加工,包装袋来自浙江金华,最后在河北组装。护舒宝、苏菲、ABC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被仿冒。假冒卫生棉成本只有原品牌的四分之一,利润空间巨大。
报道还说,一箱含240片卫生棉的假货仅卖70元,比正品至少便宜约40元,一般销往一些小超市、小商店,尤其是农村地区。便宜是便宜,但质量有问题,有的女性用后出现瘙痒、发炎等症状。
位于福建晋江的假安全套工厂日前也被捣毁,当局查获的200万个假安全套都贴上了杜蕾斯、Contex、杰士邦等知名品牌的商标。
报道说,冒牌安全套的生产过程非常简单,从河北一家工厂购进裸套,再从广东潮汕买来外包装,把裸套抹上润滑油,封上包装就成了名牌产品,一天能生产一两万个。生产成本仅0.17元,以1元钱的价格在网上等销售渠道贩卖。
健康,伤不起。便宜货和便宜餐有时真不能,也不敢买。住家附近日本餐馆一份杂菜饭要32元,菜市场小摊位一碗面10元不到,要省钱就应该多买面,但想到社会充斥那么多的假食品,还是忍痛花钱买安心。
吃的用的、里里外外都有假,现在还有什么是真的?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无奇不有,给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造假大军往往只是换个面貌和形态出现,其内在根源的逻辑基本一致:你害我,我害你、你牟取暴利没事,我也跟着牟取暴利,赚够赚饱就跑。
“互害社会”,不知是哪个有才的人想出这么个贴切的词。每个人都是社会分工的一个螺丝钉,每个人也几乎都是“互害”中的输家,你让我喝毒牛奶、我让你吃假鸡蛋,你让我吃老鼠肉,我让你用个冒牌卫生棉花。
导致社会沦为“互害社会”的过程和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关键主因肯定还是包括社会公平的缺位、道德信仰的滑坡、核心价值观的缺席、贪污腐败的加剧、监督执法不到位等等。总体而言,可归咎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和扭曲。
社会上人人都在体制影响下的生活中求存,但体制不健全还是得由政府带头修复,因为体制出问题,追根究底归还是因为官员的权力不受控。严格打假、加强监督执法,需要官员尽责做好本分,向贪污说不。构建社会公平及重建道德观念,更需要上层表率,进而带动社会跟进修复。
热闹的网络舆论最新掀起了一场关于“宪政属资本主义”的论争,也掀起左右意识形态之争。但普通民众或许不怎么关心这些问题,他们更想知道的是,我还能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贴身用品,市面上什么是安全的?谁能给我过上好日子,谁能让大姨妈不生气,那就跟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