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5月上旬报道:纽约的巴纳德(Barnard)学院新近暴露学生在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测验中的作弊现象,迫使校方引进严格的大考,并且加派多名老师监考,以杜绝作弊行为。
巴纳德学院是老牌女校,原来属于“七姐妹”名校(其中包括宋美龄的母校威尔斯利学院),后来如同被哈佛大学兼并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Radcliffe College),正式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也是常春藤盟校的一部分。巴纳德学院的学生作弊行为,因此马上被《纽约时报》类比为年前哈佛大学本科生在一门大课的开卷考试中大肆作弊的丑闻。
按照我的看法,常春藤名牌大学里连续发生此类考试作弊事件,显示美国社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进入和保持上层精英阶层地位的竞争,越来越遵循严格的“唯才原则”(meritocracy)。
常春藤名校不仅代表了“限量供应”的美国上层社会入场券,也是精英阶层维护世袭特权的传统通道,表现在这些学校“特招”的大批“校友子弟”和世家权贵子女。由于学业成绩欠佳,所谓“绅士的丙等”曾经是常春藤校园中富家子弟得以自豪的“酷”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小布什总统,直到2001年回耶鲁大学演讲时还在沾沾自喜地宣扬他当年的丙等成绩。
但是时过境迁,有直接体验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今天常春藤校园里学业竞争异常激烈,“绅士的丙等”不仅不再光彩,也难以凭此进入华尔街和其他“上层建筑”领域。常春藤名校应对的“潜规则”,是开设若干要求不高的选修课程,以便学业平平的“特招生”也有获得优等来改善成绩单的机会。
据局内人透露,去年出现多达125名学生作弊的哈佛本科课程“美国国会通介”,便是这样一门“轻松”课程,几乎一半学生可望获得优等。但是2012年春季班上,执教的年轻教授突然改变了若干考试内容,使得许多学生措手不及,导致大规模作弊案。校方后来做出强迫停学处罚后,哈佛的各体育校队是“重灾区”,无形中披露作弊者多为“特招生”的事实。
从正反两方面角度,这些作弊现象反映美国的精英教育竞争越来越凭真本实事,而难以靠社会关系和特权蒙混过关,因此导致了在激烈竞争中的不择手段,并且向精英教育的“下游”蔓延。后者最出名的例子,无过于去年与哈佛学生作弊案先后暴露的纽约史岱文森(Stuyvesant)高中学生的考试作弊案。
以科学教育著称的史岱文森高中称得上是世界名校,校友中已经有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入学全凭严格考试,录取的是大纽约区最出色的学业尖子,导致亚裔和犹太裔云集,而黑人和拉美裔很低的比例。据《华尔街日报》统计,史岱文森高中近一成毕业生进入美国顶尖名牌大学,成为美国公立中学的翘楚。
正是因此,史岱文森高中的学业竞争异常激烈,去年夏季终于传出近百名学生在并非紧要的公共课程考试中利用手机短信作弊的丑闻。作为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名牌中学,这一大规模作弊案震动美国教育界,也展示了美国精英教育“割脖子”竞争的低龄化。
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考试作弊竟然发展到学龄前阶段。作为美国知识精英最集中的纽约,为了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的精英教育竞争早就提前到幼儿时代。若干学费高昂的名牌私立学校幼儿部,成为精英家长们竞相争取的目标。这些名牌幼儿园入学名额非常有限,招生普遍基于一种名叫“教育记录局测试”(ERB)的早期智力甄别测试。激烈竞争之下,出现了专门辅导三四岁幼儿应付这种智力试验的“备考班”,精英家长们趋之若鹜。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实在称得上是最低龄的考试作弊,若干私立学校因此被迫取消采用这一甄别测试。
一叶知秋,考试作弊的精英化潮流,反映的是美国社会竞争的强化,和两极分化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