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沈泽玮:形象外衣与内衣
作者:沈泽玮 | 2013/5/31 14:52:17 | 浏览:2220 | 评论:0

中国不输出革命,转而输出游客和钞票

  去年出境旅游的中国人有约8300万人次,消费能力超美称冠,达1020亿美元(1286亿新元)。世界上天涯海角各处景点,几乎都可见到中国游客的身影。名牌货变大白菜,一打一打全包下的豪气,让国际社会见识到中国人富起来的震撼。

  不过,伴随旅游热情和消费能力高涨而来的,却是中国游客行为不文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景区景点乱画乱刻字等等损害个人及国家形象的老问题。

  近日,有中国网民揭发,有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3000多年前的浮雕上刻下 “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汉字,引起舆论热议及讨伐。

  经人肉搜索后,网民查出涂鸦者是一南京少年。大部分舆论将此少年游客的个人行为与国民素质挂钩,认为是“丢脸丢到国外去”、“为同胞感到耻辱”,甚至不忘提醒人们,“出去时,你就是中国”。

  个人行为不一定代表整体国民素质,但当类似不文明行为一再上演,当一锅粥不只被一粒,而是多粒老鼠屎坏了时,出游行为问题也无可避免地上升至影响国家形象的层级。

  巧的是,事发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才在会议上对中国出境游客的行为表示关切。事发后,中国国家旅游局又在其网站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120个字的指南内容涉及游客礼貌、节约、注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

  与孙悟空式“到此一游”对应的是,英国BBC国际台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民调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转差,降至八年来的最低点。调查显示,与2012年相比,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率为42%,下滑8%;持负面看法的比率为39%,上升8%。

  在接受调查的25个国家中,德国形象最好,依次是加拿大、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第八、中国第九、巴基斯坦和朝鲜分列倒数第二、第三,伊朗垫底。

  或许,让中国感到安慰的是,经常扮演“世界警察”的美国,排名其实也没有很好。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总是让他国感到忧虑,中国要塑造好的国家形象确实不易。对外,既要处理领土纠纷问题,又得顾及游客行为举止、海外投资及并购等国际行为。对内,还得处理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特权游戏等政治与社会问题,做到真正的依法治国。

  形象工程的外衣不难建构,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的广告花钱就能打,国内高楼大厦砸钱就能建,难就难在如何穿好形象工程的内衣。

  好脸面靠的是由内至外的维护和修养,好形象靠的是内外两衣的搭配,一旦脱离内衣的支撑,曲线再好都枉然。同理,国家的外部形象是内部面貌的投射与体现,好形象应是由内至外释放的正气与正能量。

  特别是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当下,即使没有大批中国游客出游,外国人同样能从海量的信息中窥知中国的轮廓。瞎子摸象不一定摸得全,甚至可能以偏概全,但总会抓到直观的印象和感觉。

  当官员贪腐、后台硬有特权、拼爹成风,“被失踪”、PM2.5爆表、小学生被性侵等事件一再发生时,国家的形象肯定不会好。而最终决定国家形象的核心因素还是内在的,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人们的道德和生活价值观等等,以及它如何对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异见人士。而唯有内在的文明与和谐、富强与民主,才能给国家对外投射的软实力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出国旅游的表现属于个人行为,不应放大成国民素质的体现,但个人行为良好总是能给国家形象加分。

  就如各种政治口号不应空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一样,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也不应只停留在纸上文字的规劝。它应内化到人的心里去,并转达成行为才行,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

  当每个个体都文明自信时,国家的形象自然会跟着好。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49]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37]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26]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3]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2]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5]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65]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6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7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6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