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这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定论。但是滑铁卢大学物理教授卢庆彬以确凿的数据挑战此种说法,他认为造成温度变化的是氟利昂(Chlorofluorocarhbons﹐简称CFC)。他的理论已开始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注意。
滑铁卢大学物理教授卢庆彬
卢庆彬接受该报访问时表示,作为他理论的一个基础是,如果说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首恶,但是近年来在二氧化碳仍然呈现上升的情况下,环球气候却出现下降,这就难以说通。
但是,氟利昂的多寡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相吻合。
从1950年代以来,全球温度每年以约摄氏0.6度的速度提高,该时期正是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在全球获得广泛应用。
但之后,氟利昂对臭氧层巨大破坏的作用被人们发现,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使用。结果,从2002年以来,随着氟利昂全球使用量的减少,全球温度也在出现下降的趋势。
他认为,在未来50到70年当中,随着环境中氟利昂的含量持续减少,温度仍将会持续下降。
卢庆彬是福建人,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系,在澳洲取得博士学位,也在美国大学工作过。2004年进入滑铁卢大学,从助教到副教授,现在已经是教授。
他的有关全球温度变化新理论,本周已经在《国际现代物理B》期刊发表。这类国际科学杂志发稿非常严谨,需要请业内专家进行2轮审稿;对作者的见解称为模式或者理论,也有讲究。
通常称为模式,只有基础和数据扎实的见解,才被称为理论,卢的见解被接受为理论。
卢庆彬说,传统上,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是科学界的主流认识;也有一些科学家不认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度变化的主因,但他们也无法指出这个主因。
他说,为了挑战现有的主流理论,他的研究就必须严谨和扎实。
他的文章分析了自从1850年以来的各种数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滑大理学院院长麦克洪(Terry McMahon)表示,卢庆彬的成果,不但对科学研究有贡献,对于公众和制定政策的人们,了解全球气候未来走向,也有突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