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一把手不纳入创新人才评选范围
- 应该努力把各种法规变成长期的制度
- 应该分清人才外流和人才流失的区别
- 院士荣誉背后添加太多利益败坏风气
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周年座谈会,总结中国科技人才工作的成绩,交流经验。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科技人才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应总结好的做法,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所有省区市都编制出台了包括科技人才发展内容的人才发展规划。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普介绍,科技部在《国家人才规划》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截至2012年底,前8批“千人计划”专家中经科技部平台推荐入选者有1455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青年千人计划”科技部推荐人选16人,占人数1/4以上。规划实施3年,中国科技人才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分布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王俊峰表示,2013年将改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评审工作,具体做法是,向企业和一线人员倾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行政一把手原则上不纳入人才评选范围。“不纳入考核并不表示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工作。” 科技部将加大对青年人才的重点支持,尤其是35岁以下人才的支持力度,因为这些人的创新活力在现有的科研体制下往往很难拿到资源。
座谈会对国家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说,中国要引进人才,但更要专注培养,建立一套自己的培养体系。国家“千人计划”只是短期政策,长期的人才需要不可能依靠引进来解决。他还建议,对奇缺的、危险的行业、边远地区,应该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
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王通讯认为,人才引进应走“高端引领”的路线,接纳比现在高一到两级的人才。谈及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居世界首位,科学和工程领域国外滞留率平均达87%这一现象时,王通讯表示,当前已经有17个发达国家实施了人才吸引计划,美国更是加大了在全球招揽人才的力度,我国面临比较大的人才流失压力。他同时说,还应分清人才外流和人才流失的区别,有部分优秀人才出去学习是好的,暂时不会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回来,人才战略要放眼长远。他还表示,虽然很多地方出台了人才发展政策,但太杂乱,需要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发现、培养、提拔、激励制度。同时,应努力把各种法规变成长期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人才政策的持续和实施。
国家外专局原局长马俊如认为,当前存在对人才的片面性理解。当前政策过于偏重于技术人才,忽略了管理人才。而技术、创新要实现产业化,少不了既懂现代高技术,又了解产业运营规律的管理人才。“谁拥有专利、技术就给予政策,支持创办企业”的做法造成了有技术、有产品但没有市场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会专家普遍表示,科技界受到了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急需加强科研人才的价值观引导。马俊如说,现在对人才的激励和评价很多以金钱为导向,造成不再以科学创造与研究动机的不良现象,值得警惕。名誉就是名誉,对它的激励不应和物质结合起来,院士荣誉背后添加了太多利益,会败坏科技界的风气,干扰人才工作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