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外包科技人员斯诺登(EdwardSnowden)成为自曝身份的“深喉”,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系统(Prism)公诸于世,英国《卫报》扮演了首发阵容的角色,将斯诺登的爆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元方式报道出来。
选择在香港藏身的斯诺登在昨天刊登的香港英文报章《南华早报》专访中,再次爆出猛料,称从2009年开始,美国开始潜入中港两地政府官员、企业以及学生的电脑系统进行监控。就他所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万1000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中港两地、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在内的个人以及机构。
进行如此之猛的泄密,引起哗然。美国民众争论他是英雄还是叛国者,背后显示的不同民众的价值归依和参照标准,是信奉公民权利、隐私不被以任何理由地侵犯,还是赋予国家机器适当的信任与权力进行国家安全的维护,这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很难黑白分明地确立对错的判断。
无论是对或是错,斯诺登此人还是非常聪明,甚至具有把握外部大局的智慧。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精心地以外包技术人员的身份搜集大量的资料和证据,同样体现在他在对外发布的时机、技巧与媒体筹划。
首先,他选择公布的时机,正是奥巴马与习近平在加州举行非正式峰会、中美为网络攻击进行的外交攻防战正酣之时。之前,奥巴马公开敦促习近平遏制中国官方的网络黑客对美国的袭击,而中国则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同样遭受来自美国的黑客攻击。在美国主动挑起的网络安全攻防战中,中国一直处于解释说明的被动反应地位,犹如被人指责做错事的孩子,只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今年3月新任总理李克强的记者会上,虽是半开玩笑地批评美联社记者“有罪推定”,但仍然无法扭转对美国的主动指责。在此之前,《纽约时报》还详细披露实施攻击的黑客总部设于上海浦东的一栋建筑物之中。言之凿凿,可信度极高。
选择香港英文媒体的双重作用
其实,国家之间的网络攻防战,并不令人意外。但可以做的,未必可以公开地辩护,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但是美国或许是相信自身的技术更为先进,无法被追踪和确认,才会如此高调、大义凛然地进行指责。斯诺登的爆料如果属实,将逆转美国和中国网络指责战的舆论优劣势对比,转而令中国获得有利的位置。中国官方媒体和左翼话语将充分利用斯诺登的泄密,对美国“贼喊捉贼”的所作所为进行“得理不饶人”的批评和批判。
这也是斯诺登选择留在香港的另一层智慧的体现。他深知美国和中国为此课题在外交领域和高层之间的角力博弈,“携宝”而至,在英国《卫报》报道棱镜计划时,热点还集中在美国国内,让美国不少民众跳脚大怒,指责政府窥探公民隐私,侵犯合法权利。但斯诺登在香港期间,接受当地最大的英文媒体访问,一方面以英语作为传播媒介,继续在国际领域保持话题的热度,另一方面借助南华早报的地缘优势和媒体贴近性的特点,爆料的内容迅速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传播,同时把火点引烧到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使得原本是隔岸观火的大陆和香港民众一下子有了切肤之痛。
斯诺登很有效地为中国批评美国输送弹药,同时把自己放在中美博弈的发力点上,也把北京中央政府卷入与香港、美国为此事件引发的外交、司法等交涉的三角战中。
这将是斯诺登所赢得的更深一层保障。相信他对香港的特质、现状以及与北京之间的“一国两制”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如他对《南华早报》所说的“我有很多机会可以逃离香港,但我宁愿留下,与美国政府在法庭上抗争。因为我对香港的法治有信心,打算让香港法庭和香港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作为来自美国的爆料者,如此推崇香港的法治,正如去年进入美驻成都领事馆的王立军一样,选择的是自己认为能够有效保护的机制,虽然看起来有些对比上的反讽。
近来一段时间,因为廉政公署前专员汤显明公款宴请内地官员等事件,香港人普遍担心大陆力量对香港制度和性格的影响,斯诺登为香港投下了“信任票”,香港人应该更为自信香港的独特地位。尽管如此,人们还应看到,这样的事件,在符合形式法治的条件下,幕后的政治和外交运作还是会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