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3名牛津教授要求死后冷藏尸体 期待未来起死回生
来源:英国《独立报》 | 2013/6/18 14:05:32 | 浏览:1931 | 评论:0
    1. 为何冷藏? 希望未来有机会“死而复生”
    2. 如何冷藏? 放入零下196℃液氮钢罐中
    3. 费用多少? 1.65万至13万英镑不等

  因相信能重生,英国牛津大学三名人类学教授已同意支付5万英镑给提供遗体冷藏服务的美国机构,计划将自己死后的尸体冷藏,希望人类未来科技能令他们“起死回生”。

3名牛津教授要求死后冷藏尸体 期待未来起死回生

百年后再醒来将多么美妙

  为打破死亡不是人生必然观念,这三人支付高额费用加入人体冷藏计划。他们是牛津大学未来人类研究所哲学系教授博斯特罗姆,及其两名同事安德斯·桑德伯格和阿姆斯特朗。据悉,阿姆斯特朗计划死后作全身冷藏,其余两人只冷藏了头部,他们的头颅将注入防冻剂,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中冷藏。

  为什么只冷藏头部呢?博斯特罗姆解释说:“在未来,人们将能够真正地使头部的大脑连接到电脑上,这样我们的记忆和个性可以下载。未来的科学就能克隆人体解冻,头颅可以连接到一个新的身体上。100年后,我们再醒来那将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40岁的哲学系教授博斯特罗姆拥有物理及神经科学背景,是人类未来研究院的院长,曾被美国杂志《外交政策》选为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他相信未来100~200年的科技发展,可以起死回生,并可以治好任何致命的疾病。还表示醒过来是在未来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想法,令他非常兴奋和期待。他本人一直以来都是“超人主义”的拥护者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甚至人类自身条件。

科技飞速发展,储存的遗体有望“复苏”

  计划死后冷藏头部的博斯特罗姆和桑德伯格已同意支付5万英镑给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让基金会的人体冷藏实验室在他们去世后割下他们的头颅冷藏保存。阿姆斯特朗则选择全身冷藏,但这在技术上较困难,费用可能高达13万英镑,他的妻子希望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参与冷藏计划。据悉,他们3人都是未来人类研究所的首席研究人员,不过学校目前并没有人类低温保存的学术研究,于是他们参加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的人寿保险,每月负担最多45英镑保费,作为死后将自己冷藏所需的资金。

  据报道,在他们被认为病入膏肓时,冷藏团队将在旁待命,一旦医师宣告不治,工作人员就会在遗体冰冷的同时,利用一台机器保持血液流动,且注入防腐剂及防冻剂保护组织。冷藏遗体从心脏和肺开始,管道被插进身体抽干血液,同时注入甘油溶剂以防止冻伤。

  遗体被毯子包裹,倒置安放于一个充满液氮的不锈钢高罐中,体温被慢慢降到零下196摄氏度,达到最后温度需要大约5天时间。若仅是要冷藏头颅,则仅取这部分,接着再利用氮气将温度降至零下124摄氏度,病患在被送进低温保存设施时,最后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

  头部单独冷藏程序的唯一区别在于冷却速度更快。钢罐内的液氮每月换两次,以保持要求的低温。这些人体将储存在液态氮中,直到飞速发展的科技将来有一天能够将他们从死亡和疾病中“复苏”过来。

人体冷藏业务只是安慰怕死者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费用从1.65万至13万英镑不等,保证将尸体或部分尸身永久保存。如今,该机构已储藏117具尸体,其中77个是头颅。另外有974人已付钱预留位置。

  据悉,已冷藏尸体的有著名棒球明星特德·威廉姆斯。

  据悉,被冷藏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通常都是想战胜死亡的退休人员。由于这三个人的教育背景,所以引发英国社会的关注。

  人体冷藏一直是科幻影视作品的主要题材,但许多科学和医学专家对它持嘲笑和怀疑态度。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斯蒂夫·琼斯则宣称,人死之后大脑就不再工作,细胞也会慢慢死亡,人体死亡后绝不可能再像昏迷患者那样奇迹“复苏”过来,所以“人体冷藏”业务只不过是给那些害怕死亡的人们提供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幻安慰而已。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76]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37]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33]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25]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16]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57]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55]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46]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74]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10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