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既要办“侨校”,又要成“名校”
作者:杨子岩 | 2013/6/19 16:08:14 | 浏览:2039 | 评论:0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既要办“侨校”,又要成“名校”

2006年,胡军被任命为暨南大学校长,时值暨大百年。

  新百年意味着新开始。他发现,做好这所百年侨校的校长并不容易:“别的校长只管把学校做成名校,暨大校长既要办好‘侨校’,又要做成‘名校’”。在接受国侨办“走基层 侨乡行”媒体团采访时,胡军如是表示。

  2006年,国民待遇政策实施后,更多的学校可以招收侨生,以“侨”为特色的暨大,优势在哪儿?新的政策实施后,学校在面临巨大财政压力之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胡军和他的团队采取的策略是,在保持侨校特色的同时,必须提高知名度,贯彻执行“侨校+名校”战略。

  “声教讫于四海”

  “暨南”语出《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906年,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设暨南学堂于六朝古都南京,这是暨南大学的前身,中国的华侨教育由彼时揭幕。

  而今天,暨南大学共培养了来自114个国家和港澳台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有“中国第一侨校”之称。

  在其他学校可以招侨生的背景下,暨大如何保持“侨”的特色?

  胡军认为:“‘侨’字不仅意味着招收海外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暨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环境,作为侨校,如何培养他们是一大难题。为此,学校专门编写了100多种教材,使培养海外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东南亚和华侨华人研究一直是暨南大学的两大特色领域。

  为了保持这个特色,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们投入重金、整合研究力量,于2011年成立国际关系/华侨华人研究院。“以前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现在已广泛渗透到政治、国际关系、历史、华商、新闻媒体、经济等各个领域。”胡军介绍,学校华侨华人研究水平和影响力在中国大陆高校已居前列。胡军的目标,就是把暨大打造成一个华侨华人研究的重镇。

  华文教育是暨大侨校特色的另一个发力点。据了解,暨大当年编写的小学教材《中文》在全世界发行超过3000多万册。

  而针对华文教育教材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学校专为柬埔寨汉语教学的课本已经开始使用,为欧洲一些国家汉语教学的课本也在着手研发,胡军介绍。

  “名校”的追求

  作为校长,胡军有着对名校追求的使命感,他认为,好的大学,能把最好的老师和学生吸引过来。

  暨大重视人才。现有的1800名专任教师中,有40%在海外进修一年以上或者从海外直接回来。

  2008年以来,暨大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人才实行一条龙式服务,专家教授有问题可以直接找胡军,当场解决。胡军也是爱才之人,他曾“三顾茅庐”去港澳延揽人才。

  古称良禽择木而栖。暨大求贤若渴,人才也慕名而至。

  药学院前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室。中科院院士姚新生教授的引进使其发生了质变。随后,叶文才、江仁望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加盟,让药学院的排名扶摇直上。

  “名校的特点是什么?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胡军如此理解。

  人才引进直接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创新:国家基金项目申请突破百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均实现第一,完成单位零的突破。

  近年来,暨大在“名校”建设方面硕果累累。 “2006年,暨大只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7个广东省重点学科,现在则分别是4个和24个。2006年,暨大的科研经费不到1亿元,去年增长到4.9亿元。暨大多个学科在教育部的排名已进入前20名。” 胡军如数家珍。

  暨大的未来

  暨南大学的校徽是由字母“JNU”构成的一艘船。 “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华文化通过来自各国侨生的传播而“声教讫于四海”,暨南大学也向着名校的方向扬帆起航。

  通过“外引内培”,暨大打造了数十个重大科研团队,校内近30名学者进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暨大计划在3至5年内,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高层次领军人才和15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胡军介绍。

  为实现百年老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正在建设校区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可满足1.5万名学生使用需求,预计2014年9月进驻首批学生。

  胡军希望在2016年学校成立110周年之际,学校的发展目标都能实现,到那时暨南大学不仅是一流侨校,也能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0]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4]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3]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7]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