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人才交流
关键字  范围   
 
中国留美博士92%留在美国 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作者:薛涌 | 2013/6/23 1:14:53 | 浏览:7912 | 评论:0

中国留美学生将超过十万的消息成为新闻热点。但是,国内的读者忽视了来自美国的另一则新闻:绝大多数高端的中国留学生,依然是一去不归。

《纽约时报》引述权威数据揭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的博士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其中,各国留学生留下来的比例不一。

中国的博士有两千多留下,占中国留美博士的92%,比例高居各国第一。印度的博士有六百多留下来,占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国博士,52%留下。中国台湾地区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接下来的名次是土耳其(42%)、韩国(41%)、日本(33%)、墨西哥(32%)、巴西(31%)、泰国(7%)。

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好事,问题是这些在美国取得科学与工程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大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据去年媒体报道,只有接近50万的留学人员回到了祖国,并且出现留学人才的学历越高、专业越热门,回归比例越低的现象。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最新统计,2009年底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达超过10万,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其中博士生占33%。而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 至1999 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非美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留在美国的平均比例大约47%,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美国比例却为87%,韩国只有39%。

要知道,毕业后的五年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定型的作用。五年的时间,大致使一个人从新雇员上升为资深人士,站稳脚根。毕业五年后仍然留在美国,预示着未来多半也将留在美国。

以上的排名,大体证明了人们早已知道的留学生返国的基本规律。

第一,因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一般比较愿意留下。

一般自己的国家越是穷,留下的比例就越大。比如,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的排列看,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渐次升高,其留学生留下的比例渐次降低。富裕国家的子弟更不愿意受“洋罪”。

第二,留学生的母国和留学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制度越接近,留学生越容易留下来。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留学生到美国一去不归比例最高的。这主要在于加拿大人到了美国仿佛是在自己家里,没有什么语言文化障碍需要克服。日本的人均GDP为三万两千多美元,比加拿大三万八千多美元的水平低不少(均按购买力计算)。但是,日本人对美国文化、对英语,都比加拿大人更难以消化,所以即使穷一点也宁愿回去。

但是,中国的情况则并不全合这些规律。我们和印度比较一下就明白。中国的人均GDP为六千五百多美元,比不及三千美元的印度要高出一半还多。按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的动力比中国人大得多。

另外,印度曾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为官方语言。印度的留学生到美国,语言、文化上的障碍要小得多。换句话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生活起来也比中国人容易些。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另一原因。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年轻人越来越少。印度则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劳动力有得是。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年轻学生在中国更是奇货可居。但是,尽管有上述三大有力因素促中国留学生回国,中国在这方面居然还是被印度击败。

另外还有两个小事实需要澄清。

第一,近年来许多报道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回国比例越来越大。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是,还要看回国留学生的质量。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留学生,多是拿全奖出去读研究院的,是国内尖子的尖子,所以被美国人花钱请去,并且在名校读博士的比例非常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己掏腰包出去读书。这些人如果在国内,大部分恐怕很难进好大学。他们在美国毕业后,因为自身素质的问题而站不住,只好回来。

退一步或可以说,二十多年前许多留学生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来。现在那些只能在美国刷盘子的人至少是回来了。可惜,这些人并不是中国最需要大人才,回来仍然面临就业问题。

第二,美国有些零星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回国。比如,2008年在facebook上的一份问卷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印度人和40%的中国人表示愿意回国。其实,这种数据和我们前引的数据质量差距非常大。前引数据根据的是外国学生持有美国临时签证的数字得出的,是实打实的。2008年的问卷则是网上随意表达的意愿。

在美国,一般网上民调多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比如,在科学前沿奋斗的一流人才,也许根本不看facebook。无所事事的人,则花更多的时间网游。要知道,想回国和想出国一样,想想容易,离落实还相距甚远。

以笔者个人的经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有些常青藤的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不裁员就算不错,哪里有几家会招兵买马?

另外,即使要雇人,现成的美国人有得是,很少有单位愿意费心为雇一个外国人而特别花钱办理临时签证等繁琐的手续。找不到雇主,外国毕业生的身份马上就黄了,不回去也得回去。况且,人的天性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在如此困境中,自然对自己的祖国浮想连翩。但如果日后真在美国拿到个工作,多半还是迫不及待地留下。可见,在半个多世纪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一点捕风捉影的小动向,远不能说明大潮流有什么实质性的转移。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但即使如此,一流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可见,脑力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软肋。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和印度又随后崛起为新兴大国。同时,一个并非巧合的现象是:这些国家或地区,几乎都出现了“海归时代”的现象,海归成为高新技术领域、新经济产业高端人才的主要来源。

本文数据所揭示的事实则是:真正一流的中国留美国人才,大多数还是不回来。当然,最近几位在美国发展到顶尖的科学家回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轰动效应越大,就说明这样的事情越稀罕。

作者介绍:薛涌,旅美学者,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美理工科系 逾7成國際生(賴至巧)
 
美國在理工領域高度倚重外國人,在一些科技大廠,黃皮膚黑頭髮的員工甚至超過一半。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美國電機研究所高達七成是國際學生,甚至有36所電機研究所的學生八成都是非美國人。儘管如此,外國工程師大軍爬至公司決策高層的卻是少之又少。

「美國政策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7月初公布「國際學生對美國的重要性」報告,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為研究對像。報告指出,2010年,國際學生在電機科系占 70%,在電腦科學占63%,工業工程占60%,在化工、材料、機械等均超過五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學生超過一半的科系中,經濟是唯一的非理工科系。

報告分析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資料指出,在接受調查的150多所大學中,36個電機研究所的學生八成是非美國人,其中甚至有七所美國學生僅占一成。以知名的德州農工大學為例,電機所有408名外國學生,美國學生卻只有92人,約18%。

該機構執行主任、報告作者Stuart Anderson說,美國高度倚重外國學生,不少大學得靠外國學生才得以繼續,而外國學生對學術研究和經濟的貢獻更是不可抹滅。

洛杉磯加大安德森商學院華裔教授俞偉雄表示,數理訓練不夠扎實一直是美國K-12教育問題,因此朝這方面發展的美國人少。以經濟系為例,經濟系對數理訓練的要求與理工科系幾無差異,如果美國人對財金議題有興趣,可能寧可選擇MBA。

美國的國際學生多來自亞洲,以印度和中國為大宗,在許多科技公司基本上說中文也會通,但外國人始終停留在技術人員的層面,進不了決策高層。一名在南加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工作的陳先生就說,公司印度人和華人雖多,但主管幾乎都是美國人。

外國員工數量雖多卻在公司底層,是否代表某種「天花板效應」?俞偉雄說,客觀而言,溝通和協調能力是管理階層必備,外國人在語言上先吃虧,他們的科系本身也不重培養溝通能力,決策高層自然多是美國人。另外,對外國員工,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員工,在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已足夠使他們生活優渥,所以鮮少有升職的強烈企圖心。

學術圈情況也大同小異。一名理工科系華裔教授也說,升管理職或兼行政職的外國教授一般較少,申請研究經費也不若美國教授容易,原因可能出在人脈。

相关栏目:『人才交流
浦东新区签发首张《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2024-11-03 [217]
美媒揭秘CPT暴利背后的真相!是留学生的续命神器还是定时炸弹? 2024-10-27 [366]
高薪引才,高端育苗!国防科技大学“拓天”海外优青引育工程诚邀全球英才! 2024-10-27 [391]
教育部新规下,在职博士的困境与出路 2024-08-21 [256]
GPA仅仅相差0.02?浦东VS浦西,谁才是SAS的学霸天堂…… 2024-08-21 [273]
恐怖!这几年的博士扩招有多离谱? 2024-06-20 [1489]
重磅引才!@2024海外优青,海南大学等你加盟! 2024-01-25 [166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23-2024年招聘公告 2023-11-13 [20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诚聘(副)研究员、博士后 2023-11-13 [1657]
深圳大学高密度城市韧性与绿色发展团队诚招博士后 2023-11-13 [154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