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上周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虽然中国股市有“五穷六绝”的说法,但6月24、25日两天因银行出现“钱荒”导致股市连续下跌超过5%,还是让人感觉到心惊胆战。
这次事件或许会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记下一笔,其暴跌给人的一个启示是:这次的股市动荡既不是股市各方的角色扮演不好,也不是因为股市有什么重大黑幕交易,更不是股市高企后需要大调整,而是肇因于整体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也就是所谓的系统风险恶化。
这些天中国股市的演变,更加显示其与中国经济走势格格不入,短短两周经历了股民戏称的所谓“建国底”(1949点)、“甲午底”(1840点),尽管此前不少经验老到的海外投资者一再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估值合理,但股市却是下跌下跌,似乎永远也找不到底。
 
股市亟待改革但进展迟缓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农业、企业、价格等领域的改革,特别在国有企业的垄断之下,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常常陷入借钱难的困境,中国股市本来可以趁机更好地发挥其融资的功能,让有意上市的企业不必通过银行来得到发展的资金,然而,自从去年11月16日以来,中国股市暂停了新股发行(IPO),而据统计,中国股市历史上曾经有过8次暂停IPO的记录,这显然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格格不入。
另外,股市本来的意义也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的空间,而且,事实上,根据历史记录,股市投资的收益就长期而言还是相对可观,但是中国股市历经20多年,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天的广大投资者毅然选择了逃离股市。据中国央行6月21日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目前中国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3%和16.8%,也就是说,59.9%的居民不把股票投资作为首选。一个既缺乏企业参与,又缺乏投资者热情的股市,其发展前景堪忧。
 
股市成了金融改革滞后的替罪羊
 
由这些天中国股市的变脸可以推断出,相对于发达的股市,中国股市具有高得多系统性风险。例如,今年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14%,而美国股市尽管受到联储局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消息的打击,近来出现剧烈震荡,但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同期还是上涨了12%。
利率是决定股市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个经济体的利率趋近于零的时候,往往会推升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美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利率目前都在很低的水平,而中国的利率相对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股市会与主要经济体的股市背道而驰,当中国还在讨论利率市场化的时候,股市的表现就不会自动地趋于理性。
6月25日的那一天,中国监管层和银行的表现对股市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的一天之内,两次改变了市场的预期,导致股市大幅度摇摆。
此前,市场因为银行间利率急剧上升而获知“钱荒”的信息,而央行迟迟不采取任何行动,股市神经紧绷。
25日上午,市场首先得到的一条消息是:《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有人建言,……请央行开闸放水救市,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其实,证监会不是股市的‘奶妈’,央行也不是”。市场这时预期当局不会救市,股市一度下跌接近6%。然而,在按兵不动之后,央行同一天(25日)稍晚突然高调宣布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资金,股市因而急速回升并以微跌报收。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对此感慨,作为大银行的工行愿意在市场出现波动之际,发挥自身流动性实力雄厚的优势,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希望将来政策的预期能更清晰更稳定,以利于该行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整个市场状况。
这一次是央行对预期处理得不好,还是银行本能就有能力解决“钱荒”的问题,这些都存在疑问。一个可能是,股市的大幅度波动本来可以避免,关键是,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为股市提供一个稳定器,这样中国股市的发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