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中国好男人,上海男人肯定会拔得头筹。上海男人在外面要风风观光,在家里要成为好厨娘。所以说,当甩手掌柜的男子汉大丈夫未必是英雄好汉。中国男人大概信奉一个真理,回到家要听老婆的,所以说老婆让干啥就干啥,这样的男人才叫好男人。美国男人未必把做“妻管严”视为真理,但当更多女性成为职业妈妈形成风潮后,男人做为传统上的一家之主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多的男人成为照料孩子的奶爸。根据统计,在美国有5岁以下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中,21%的家庭是由男人来做奶爸,承担主要照顾孩子的责任。
过去美国女性结婚后多是担任家庭主妇,照料未成年子女成为其主要职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女性特别是母亲加入劳动力大军人数的快速增加,以及男性在就业市场上每况愈下,更多的家庭女性成了养家糊口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分工也随之发生变化。男人当奶爸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奶爸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老爸当奶爸有好几种情形,一种是照料家中5岁以下婴幼儿,一种是照料5至14岁的孩子,而在照料孩子上又分为协助照料和主要照料两种。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据,1988年,在老婆上班的男人中有16.9%的人成为家庭中照顾5岁以下孩子的主力军,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9.4%。到了2011年,21.4%的爸爸摇身成为奶爸族,他们成为主要照顾孩子之人,要比当妈的花上更多时间看孩子、带孩子。有许多男人虽然不是“全职”的奶爸,但也要照顾孩子,这就叫做“兼职”奶爸。在老婆上班的家庭,老爸做“兼职”奶爸的比例更高,1988年,23.3%的男人成为家庭照顾5岁以下孩子的“二把手”,除了上班赚钱也要替老婆大人分忧。1999年,甘当“兼职”奶爸照顾5岁以下孩子的男人比例上升到32.3%。在2011年男人依旧是要做好男人的,老婆上班的家庭照顾5岁以下子女的“兼职”奶爸人数比例达到33.9%。
美国5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学,放学后回到家里其安全责任就要有父母来承担。美国有法律规定,14岁以下儿童不允许独自一人呆在家中,必须有成年人陪同儿童。如果家里有老人或是七大姑八大姨还好,甚至有个保姆也行,如果都没有,孩子就要送到一些照料课后学生的机构。在照料5至14岁儿童上,男人当奶爸的比例要低于照顾5岁以下孩子奶爸的人数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男人就此摆脱了奶爸的美名。在照顾5至14岁孩子上,老婆上班的家庭仍有一定比例的男主人仍需履行奶爸的职责。1988年,8.8%的男人属于“全职奶爸”,成为照料5至14岁孩子的主要之人。与此同时,15.5%的男人作为“兼职”奶爸照顾5至14岁的孩子。1999年,照顾5至14岁孩子的“全职”奶爸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为6.1%。但作为“兼职”奶爸的人数比例大幅上升,达到30.5%。2011年,由于男性失业率上升,“全职”奶爸的人数比例有所回升,为7.1%。“兼职奶爸”的人数比例变化不大,为30.4%。
虽然说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妻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收入要高于丈夫。但作奶爸的男人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而成为家庭主男,实际上很多奶爸也要工作,但在工作赚钱和照顾孩子上也是里外一把手。在美国有5岁以下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中,21%的家庭是由男人来做奶爸,承担主要照顾孩子的责任。在家庭主男有全职工作的家庭,16%的男人属于“全职”奶爸,家中5岁以下的孩子靠老爸来照顾,而老妈基本上是当甩手掌柜。而那些半职工作的家庭主男,奶爸的色彩就浓多了,38%的男人是要在家里充分扮演好奶爸的角色。至于没有工作的男人,外面赚不来钱全靠老婆来养活,这底气本来就不足,如果再不履行奶爸的职责,恐怕是早晚会被老婆给踹了。在有5岁以下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中,55%没有工作的男人会将照顾孩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工作来做,而且还要照顾好老婆大人的起居饮食,除了做奶爸,还得做个好“奶妈”。
美国夫妻在家庭中角色如今好像颠倒了个,女人更多地承担起赚钱的职责,主外成了一大特色。而男人主内者越来越多,当然既主外也主内的男人也有一批。这种家庭分工的变化首先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不再是家中的“保姆”。特别是在经历经济危机时,男性失业率上升,而女性就业率则提高,家中的面包需要女人来挣的,男人很容易回到锅台转的地位。第二,女性尤其是现代女性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在职业上与男性并驾齐驱,因此女性收入增多,也在家庭分工上拥有更多发言权。男性要想维持家庭地位,需要多承担一些以前女性所作的工作,比如照料孩子当奶爸,做家务充当奶妈。第三,男人更多地承担家务,也说明现代社会家庭不再是单一的分工,夫妻间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会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