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短暂蜜月期,新世纪以来则摩擦不断,2009年之后因钓鱼岛领土争端等而日趋紧张。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中日两国实现最高领导层的更迭之后,两国新领袖将原先局部领域的摩擦,扩展为政治、经济、外交等范围广泛的掰手腕,这种新时代的高层较劲,不仅打上了新任领导人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可能对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格局,产生长远影响。
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李克强的领袖地位,同年日本政坛上安倍晋三重新崛起并当选为总理大臣,次年更率自民党赢得国会大选,巩固其执政地位。从年龄上看,三人均为50后生人,习近平1953年出生,李克强1955年出生,而安倍则巧合地居于两者之间,生于1954年。较为年轻的年龄决定了两国这一代领导人,可能采取更为激进的内政、外交政策,而同龄人间的竞争往往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现实也确实如此。
从日本方面来讲,安倍上台后旋即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根本性地改变了日本长期奉行的保守货币政策,被外界惊呼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这种以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为核心的经济豪赌,是历任日本领导人不敢想象的,尽管低迷的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失去的十年”,在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和保守的政治氛围中,历任首相均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怕可能这是唯一的政策选择。敢于冒险的安倍在低沉的国民情绪中上台,为振兴经济孤注一掷,超级宽松的程度令世人惊讶。虽然观察家多有质疑和反对,但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日本经济居然奇迹般出现好转,失业率也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安倍的国内支持率也因此大增,这直接反映在最近自民党的上院选举胜利上。
和安倍相比,中国经济的掌门人李克强也展现出与前任不同的发展思维,个性色彩不输安倍。李克强接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增长放缓、结构失衡和地方债务膨胀的巨大挑战,过往依赖的重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不仅造成巨大产能浪费和污染,而且难以为继,形势严峻性堪比日本。在邻国推出“安倍经济学”后,李克强压力颇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变革发展模式,在自己的任内可能出现中日经济态势对比的逆转,将对执政的合法性造成影响。
面对国内利益集团要求再有一轮刺激,以维持高速发展的诉求,李克强提出了“不刺激”、“去杠杆”的新思路,通过收紧政策倒逼出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内容上看,与“安倍经济学”开出的药方正好相反,被外界称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由于“李克强经济学”同样是一剂猛药和一次冒险,很快被认为造成了6月份中国金融系统罕见的“钱荒”,其产生的震撼效果,不亚于“安倍经济学”对东亚乃至世界的影响。
无论是“安倍经济学”还是“李克强经济学”,都是两国政府在多年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失效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政策冒险,反映了新任领导人强势的执政风格和急迫改变现状的决心。“安倍经济学”是否给“李克强经济学”带来灵感和压力,不得而知(尽管两国问题迥然不同,解决之道也大相径庭),但如果日本经济改革成功而中国新一届政府裹足不前,李克强一定会在国内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外交上展现了高度的技巧,除了成功解决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成功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之外,过去半年最大的亮点,可能要属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进行的“庄园会晤”。由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敏感性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元首的会晤多是严肃和拘泥于细节的,像这种不打领带式的散步式会见,对于习惯庄重的中共领导人来说,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当前情况下中美间存在诸多分歧,习近平作为新任最高领导人,敢于接受这样的庄园散步,是需要很大勇气和魄力的。这种特殊待遇,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大国地位的一种承认和尊重,这无疑给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带来很大压力。
同样将对美外交视为重中之重的安倍首相,在今年访美的行程中,并没有受到类似的超规格接见。安倍经常将对华展示强硬、加强美日合作作为其获取国内政治支持的重要外交手段,而习近平充满自信的“庄园会晤”令安倍的外交面临很大压力。日本总是抱怨在美日交往中,美国缺乏平等对待日本的诚意。不服输的安倍一定会在其他领域争取扳回一城,改变这种被动的外交状态。
7月自民党在上院选举的胜利,让安倍的各项政策更容易获得国会的支持。可以预见,以安倍的个性,一定会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加紧推进各项激进的经济、外交和社会政策。除了“安倍经济学”仍将继续之外,安倍在外交上将进一步主动,拉近和美国以及亚太邻国的关系。以对美关系为例,日本曾一度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对美国牵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持怀疑态度。但今年以来,安倍政府明显改变了对TPP的原有态度,改为参与谈判和支持态度。安倍为进一步加强和美国关系,同时借TPP促成国内的经济改革,很可能在未来就一系列自由贸易、投资和产业问题作出让步,推动谈判进程的发展。
在周边关系上,安倍明显加强了与东南亚诸国和印度等的关系。在此之前,习近平、李克强也首访俄罗斯、印度等邻国。两国在亚太争夺伙伴的意图非常明显。双方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态度也更趋强硬,日本会否在安倍任期内修改宪法值得关注。虽然安倍呼吁尽快实现日中首脑会晤以缓和关系,但中国外交部已表示未和访华的安倍特使会晤,这显示中国领导人认为日方诚意不够。两国领导人的较量还将继续下去。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