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美國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然后在一個專業對口的大公司工作幾年,是許多中國留學生的夢想。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文憑只有與相關專業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成為打開未來之門的敲門磚。然而,對於許許多多中國留學生而言,找工作之路堪稱“一把辛酸淚”。
障礙
障礙之一:專業選擇盲目 不了解就業市場
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公民在招聘中有優先權,留學生必須證明自己比美國人更優秀才有可能被聘用。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多年不景氣,使得中國留學生就業之路更為艱難。有些留學生發出了逾千份簡歷仍舊未獲得面試機會,有些人碩士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學校繼續讀博士,博士畢業后仍舊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博士后,有些人甚至長期做博士后。雖然最終多數人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相當一部分人學非所用,難以發揮專業特長。
安平在美國獲得了鋰電池專業碩士學位,他原以為鋰電池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專業,畢業之后才發現北美根本就沒有鋰電池工業,連招聘啟事都沒有,感覺“辛辛苦苦做實驗,查資料、寫論文,全部白費功夫。”
選擇專業時盲目跟風,缺乏對美國專業發展及就業市場的深入了解,是很多留學生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精算師在美國是需求量很少而且門檻特別高的工作,初級崗位供求關係嚴重失衡。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全美國有130多萬個會計專業工作崗位,而精算工作崗位僅2.2萬個。
美東某大學精算專業碩士班共14人,中國學生有8人。1名中國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確定到一家美國保險公司工作,因為她有該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實習經驗。7名中國學生畢業后沒找到工作,6人回國,1人回國后未找到滿意的工作,回到美國繼續讀博士學位。剛剛在一家保險公司找到了精算工作的楊宇感嘆精算專業找工作不易:“現在國內的人聽說精算專業在美國很熱門,到美國學精算的人突然增加了很多。每一次招聘會都能看到好多中國留學生,每個崗位至少有50人應聘。”
障礙之二:缺乏在美國實踐經驗
程遠的簡歷看起來相當出色,密执安大學商學院金融工程碩士,有在中國的實習經驗,到美國第一年就開始找工作,不知道投遞了多少份簡歷,好不容易得到芝加哥一家很小公司的面試機會。結果人家只問了兩個問題就讓他離開了。他感嘆道:“沒有在美國的實習經驗,不錯的全職工作機會80%可能與你無緣。因為大多數頂尖公司都是從自己的實習生中選出人才進入全職崗位。”
缺乏實習經驗使得留美學生先天不足,而中美教育差異使留學生找工作難上加難。美國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從小學開始學生每年都要參加科學競賽,鼓勵孩子們動手動腦。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學府都有專門為小學生開辦的實驗室,孩子們在課余或假期在實驗室老師指導下做一些初級的設計或者發明。美國金融業、高科技大公司都面向青少年或者高中生的各種人才培訓計劃,很多美國學生從初高中時代起就經常參加這些公司的各種專業培訓項目。進入大學之后這些人自然很容易找到與專業有關的實習工作。
MITBBS網站金融專業版塊版主田隆說,他曾經面試過一名中國留學生,簡歷看起來相當不錯,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已經通過了二級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考試,可是談到具體工作,連最基本的數學統計都不會。
在美國從事計算機系統管理20年的美國華裔黎戴維說,美國一直缺少實用型高科技人才,很多工廠願意付高工資聘請高技術工程師。“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留學生會考試,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
中國的教育體系需要改變,學生的實踐經驗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應該像日本和德國那樣重視培養實用型科技人才。”
障礙之三:缺少與美國社會聯繫
蕭瀟非常幸運。她是美國北部某大學統計學博士,研究生階段就在導師的領導下參加了聯邦政府某機構的科研課題,畢業后水到渠成地到該機構繼續從事研究。蕭瀟的導師不僅向她傳授了知識,而且幫助她搭建了進入美國社會的階梯,多數中國留學生卻因為摸不着這個階梯而到處碰壁。
中國留學生大多是初次走出家門,遠離父母,突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而又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社交能力和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都遭遇了嚴峻挑戰,有些人寧肯選擇逃避。特拉華大學英語語言學院主任斯科特·史蒂文自1982年起為中國留學生上英語課。他認為,中國留學生找工作的困難除簽證問題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語言和文化差異。申請者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適應美國公司的工作環境,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那些喜歡與美國人交朋友,並且經常參加各種校園活動的中國留學生很容易找到工作。有些中國學生則不然。學校規定大學一年級學生要住在校內宿舍,一些中國留學生雖然按規定繳費,但是卻跑到校外和其他中國同學住在一起。中國學生很少參加學校的志願者活動,有些人還違反校方規定跑到其他班上課 ,只是為了跟其他中國同學在一起。“他們互相信任,而不相信我們。”
康奈爾大學外國學生辦公室希望,留學生學會利用美國最大的專業交流網站LINKEDLN發展自己業務人脈。密执安大學鄒舒明說,在美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自我封閉,要懂得如何利用各種社會服務機構。一般學校都有專人幫助學生做職業規劃,幫助學生修改簡歷、進行面試培訓等等。還有各種校園招聘、社會公開招聘、公司內部推薦等等。建立個人的專業聯繫網絡非常重要,很多歐美公司設有內部推薦機制,鼓勵內推。學會與業內人士交流,用英語清晰表達自己的見解,良好的溝通,使對方相信自己的業務能力,有時會成為是否被聘用的關鍵因素。
“來美國就像是一次冒險。到這裏兩年多,我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學習獨立面對孤獨和寂寞,學習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陌生的土地上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走得跌跌撞撞,但是我願意一路走來始終保持清晰的人生目標和開放的心態。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新華社
變數
移民改革變數多 留學不等於能留下
目前美國國會正在討論移民改革,很多家長頗為樂觀,認為美國的移民改革將給學理工科技工程等的畢業生綠卡,對自己的孩子留在美國十分有利。
但情況並不像家長所想象的那樣樂觀。目前,參院已經通過了自己的移民改革方案,但衆議院卻堅持要逐項審議移民改革的提案,並堅持,在邊境安全得到保證之前,不會同意給非法移民以合法身份。若美國兩黨僵持,移民改革變數就會增加。
即使國會順利通過移民法案,理工科技人才能否得到綠卡,前提是能否找到工作。但雇主僱用就必須申請H1B簽證,H1B簽證目前只有6.5萬個名額。如果移民改革法案將此提高到12萬,但這12萬是面對全世界,不可能都給中國學生。以中國留學生現在每年超過20萬人數來看,並非都能拿到工作簽證。
家長們應持有良好心態,對自己的孩子有個符合實際的評估。如果對子女出國留學抱有過高的期望和希望高回報,認為付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就期望能讀名校,能留美國,找到好工作,掙大錢,到時子女如果不能順利留美,者回國找不到高薪工作,家長就可能大失所望,也會給子女增加無謂的壓力。
秘訣
找工作不難 善於編織“職業關係網”
一名讀心理學博士的張姓中國留學生,找到一份在伊利諾州州立大學香檳分校擔任心理輔導師的工作。她總結這是自己長期以來有意識積累“職業關係網”(Career Networking)的結果。“來美國攻讀碩士、博士的數年來,參加了大小的研討會和學術活動,每一次我都廣交朋友,特別結交了不少未來會給自己的求職之路幫上忙的前輩們。有一點我認為很重要,就是讓你周圍的朋友們都知道你在求職,當他們看見一個合適工作時,自然就會想到你,這樣你的資源就會廣開。如果是學校的教授推薦的職位,往往還能得到他們的一封推薦信,自然會讓你如虎添翼。”
她說,“很多人都說現在美國的就業形勢不好,我反而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現在才是中國留學生留美工作的最好時期。”中國現在的發展讓世界矚目,美國的許多高校和企業都很重視中國市場的開發,就業者應該在面試時結合中國市場的開發,讓面談者能了解到你可以給這個學校和企業帶來很多中國的資源。
“以我自己為例,我求職的方向主要面向高校,而目前許多高校的中國留學生數量劇增,但是在心理諮詢部門他們還沒有建立一個面向國際留學生的輔導機構,我就成了這個不二的人選。所以知己所長,是最重要的。“
資料
一年二十萬 中國留學生高居首位
據統計,1978-2012年,中國總計送出了264.5萬留學生,占美國全國國際學生人數的25.4%,遠遠超過以13.1%位居第二的印度。
2011-2012年被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錄取的中國學生數量從15.9萬名增加到19.4萬名,增長率為23.1%,遠遠超過5.7%的來美國際學生平均增長率。
門檻
H-1B“抽籤” 逼走中國留學生
4月5日,美國移民局宣佈,2014年度H-1B的6萬5000個申請配額已經額滿,而2萬個研究生以上的配額也已經用完,5日之后將不再接受任何的H-1B的申請投遞。即日起,移民局將正式開始用抽籤的方式,5日之前投遞的工作簽證將全部進入電腦資料庫進行自動抽籤。
2014年度的工作簽證“抽籤”制度迫使許多已經找到工作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另謀出路,結婚、繼續深造、回國發展。
所謂H-1B,即工作簽證,是指美國政府發給本國企業中的外國員工的一種簽證。有了這個簽證,外國員工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數年后可以由公司為其辦理綠卡。每一年的工作簽證有一定的配額,而今年的“抽籤”制度,是美國移民局針對今年配額供不應求的情況出台的辦法,本科學歷以上的學生抽中的概率較本科生高。雖然自動抽籤過程中,本科以上的高學歷投遞者具有優先權,不少研究生或以上學歷的中國留學生依然“抱憾而歸”, 他們有的甚至已經在一家公司或機構工作超過一年,卻因為工作簽證未能獲批而不得不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