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小镇的闻名,源于镇上有个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希拉莉和奥尔布莱特都毕业于这里。而我们华人知道它,是因为宋庆龄和宋美龄也毕业于这里。
来美之行,有一站是拜望刚来卫斯里定居的一位中国朋友。车一驶进小镇,立刻喜欢上了!新英格兰风格的建筑每幢都别有情致,门前是开阔的绿地,屋后是葱郁的森林,友说第一夜到这里入住就报警了,因为后院有仓促的响动。警察两分钟就到,但环顾四周并无异样,第二天早上在庭院里早餐,才发现是一头雄鹿迈过森林过来高傲地探望他。
整洁优雅的垃圾场
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很懊恼,说是特地去垃圾场,却发现垃圾场关闭了。次日再去,说是麻州在竞选州长,垃圾场被用作竞选演说的基地,全镇人民在此被拉票,又不能倒垃圾。貌似倒垃圾对他,是一件很难又很重大的事,这也引起我的好奇,没听说在垃圾场拉票的,彩头多不好啊?在他第三次去倒垃圾时,我执意跟过去看看。
这一看,看出一片新天地。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整洁优雅敞阔细致的垃圾场。在我眼里,它更像一个小镇的社交场所,也是一个亲力环保的秀场。车驶进垃圾场后,居民根据每个大型指示牌开始分丢各色垃圾。分类之细密,种类之繁多真让人叹为观止!仅玻璃瓶就分透明玻璃、绿色玻璃、蓝色玻璃、褐色玻璃、一磅玻璃、两磅玻璃;还有铝制品、塑料袋、纸制品、油漆、液化气灌、可被再利用的旧货、旧书、建筑垃圾、庭院植物垃圾等等,最后出口处是日常的生活垃圾,那是唯一有垃圾感的地方,偶有熟悉气味传来。
朋友初来乍到,英文不是很好,分拣得很吃力,幸好除了文字还有图片帮忙,让他能够找到各种垃圾的去处。他丢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昨夜朋友聚会烧烤,我们把杯盘都扔在垃圾袋里,他来扔的时候才发现居民们大部分会把垃圾洗得崭新才扔,玻璃瓶是不带残渣的,以保证没有异味。
我们路过各种气体罐收集站时,他发现里面有一罐长得喜人的新罐丢弃在里面,顺手一拎竟还有大半罐气,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拎回家,省得找地方买了!”
事实上,镇上居民还把这里作为交换站,谁家孩子长大了就把摇床放这里让需要的邻居自取,还有洗干净缝利索的娃娃,园艺的工具,不用的家具,成色都很新,镇上很多居民悠然又娴熟地挑选旧物。小镇不大,所以大家都是远亲近邻,没事还拉着手聊天儿,发现不认识我们,还过来打招呼,欢迎新朋友。
我在图书栏里给偶得选了几本儿童读物。旁边两中年男女聊得热火朝天,如果我没理解错,这两人把垃圾场的旧书站当约会的场所了,两人正渐生情愫。
在我拍照的当儿,有位优雅的老年女士走过来主动介绍这个垃圾场。她说这个垃圾场是她们一家从她母亲起自1972年始致力兴办的,她现在每天在这里做义工。如果对这桩生意感兴趣,可以联系她或者垃圾站长。我好奇她为什么称垃圾站为”BUSINESS”,经她介绍才知道,原本垃圾分拣如请清洁公司来做,镇上家庭须每月缴纳300-400美金,后集体投票决定各家自送,日子久了,这里比市政广场或花园还热闹,成为社交圣地,且该垃圾场刨去管理人员的开支,每年靠卖垃圾能为小镇收入65万美金!虽然数字不大,但对小镇人民来说是鼓舞,该钱可用于道路维修或公共用电。
美国之行最大收获
这个垃圾场,成为我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卫斯里小镇是美国的富裕小镇之一,镇上居民除了原本祖上就有遗产的富二代以外,还居住着医生教授律师,甚至还有演艺明星或球星,房价不便宜,出三四百块一个月省却一周两次倒垃圾的麻烦也许省事,却丢掉了“举手环保,环境更好”的机会,更丢掉了与邻相处和谐社区的时间。怪不得倒垃圾在镇上是一件大事!
我由是想到新加坡的垃圾分拣。作为密集的都市,每个社区有这样的垃圾站可能比较奢侈,但跟卫斯里小镇比,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太落后。如果我们也能把垃圾做成不仅是保护环境,还是造福社区的生意,如果每个居民都能熟练地分拣垃圾,高素质地清洗垃圾,我们的环境和社区,会因此而更健康,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