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危言耸听。30多年来,“不改革要完蛋”其实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与上世纪80年代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相比,如今以权力为核心、以各种利益集团为堡垒的“官商铁幕”更难打破。加上因贪污腐败、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裂,以及信息革命带来的民众权利意识增长,可以说,今天中国改革的紧迫性和风险一点不比当年低。
朱镕基发出“不改革要完蛋”的呐喊不久,中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六四”事件,保守派东山再起,改革派全面沉寂。好在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深知中共“不改革要完蛋”,通过1992年的南巡将中国拉回改革道路,朱镕基等改革派大将也受到重用。
从1991年到2003年,被邓小平称为“懂经济”的朱镕基在老搭档江泽民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先后破解了分税制、国企、金融等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他不顾“卖国”骂名力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持续20年的高速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朱镕基离任后,他的继任者温家宝虽然也对改革念兹在兹,但终究缺乏朱镕基“铁面宰相”的魄力和威望,加上高层普遍存在的“求稳怕变”心态,导致改革在多数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速,但环境恶化、贫富分化的趋势让经济成就逊色不少,特别是权力与垄断相结合产生的各种利益集团在过去10年不断坐大,不仅成为腐败的渊薮和改革的最大障碍,也是可能诱发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尽管已退休了10多年,朱镕基至今仍是中国改革的一面旗帜。正如《南方都市报》在一篇社论中说,人们“重温朱镕基就是重温改革梦”,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公众还能被朱镕基“不改革,要完蛋”的呼喊深深感动,“不就是因为这种焦灼只有在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那里才能看到吗?”
如今,“不改革要完蛋”的焦灼仍在蔓延。著名学者吴敬琏近来一再警告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日前也发文警示中国面临改革与革命的选择。当然,在问题如山、复杂纷乱的中国社会,仅有“不改革要完蛋”的感慨并不能破解诸多难题。在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官场腐败层出不穷、人们对改革方向和路径争论不休的当下,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代领导人对改革不仅要有顶层设计的智慧,更要拿出朱镕基当年敢闯“地雷阵”的勇气,在反腐和制度变革上来一些重大突破,重塑公众对改革的信心。
应该说,尽管习李开局不错,整体上却仍属于中规中矩,公众还没有看到改革将有重大突破的明显迹象。以民众最关心的反腐为例,新领导人上台后只查处了几名副部级官员,还没有一名正部级“老虎”落马。同时,涉案金额巨大的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也因相信组织、认罪态度好而保住了性命,弄不好将来还能提前出狱或保外就医。另外,“大老虎”薄熙来尚未过堂受审,外界已盛传他也不会比刘志军判得更重。这种反腐力度与新一代领导人展示出的决心,尤其是与人们对腐败现实的感受仍有不小的差距。
正因如此,朱镕基当年尖锐指出民众对“刑不上大夫”非常不满,今天仍获得舆论的强烈反响,表明“刑不上大夫”至今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而与20多年前不同的是,信息时代的公众对“士大夫”以及维护“士大夫”特权的体制已不再有多少神秘和敬畏,他们或许并不清楚“宪政派”与“反宪派”争论的焦点和意义,但他们对变革带来公正的期盼会越来越高。这种期盼既可能变成推进中国改革的正能量,也可能转化成破坏既有秩序的负面情绪。如何以突破性的改革顺应民众期盼,化解吴敬琏所说的经济社会危机,将是习李面临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