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称,高盛(Goldman Sach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已同中国最大的“坏银行”之一华融(Huarong)探讨投资于其15亿美元售股交易的可能性,其计划明年在香港上市。
此举是一个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将不会完全纾困中国信贷繁荣留下的下一波不良贷款,而是将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市场推动的解决办法。
国有的华融预计将在规模更大的“坏银行”信达(Cinda)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前完成上述筹资。
两名知情人士透露,高盛目前在潜在投资者行列中居于领先地位,有望买下华融所出售股份的一大部分。不过,了解相关过程的另一名银行家表示,迄今只举行了两次会议,预计要到12月才能成交。
这三家银行都拒绝置评或联系不上。华融拒绝置评。
华融和信达是中国政府在1998年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两家,其使命是从中国四大银行接手1.4万亿元人民币(合229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华融买下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不良贷款,而信达买下中国建设银行(CCB)的不良贷款。
这四家坏债管理机构已亏损多年,但据熟悉其业务的银行家们介绍,自中国在2008年推出庞大刺激方案以来,它们将很多旧债转换成股权,实现了有吸引力的回报。
例如,数库财务咨询公司(ChinaScope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信达在2011年实现税前利润72亿元人民币,2012年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46亿元人民币。数库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汇编中国上市和私有企业的数据。
高盛、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以前均曾与华融成立合资公司,从其购买不良贷款,其中德意志银行与华融仍有一家合资公司在运营中。高盛也是工行部分上市之前的一大投资者,只是在今年才脱手最后一笔所持股份。
信达去年向四家战略投资者——包括瑞银(UBS)和渣打(Standard Chartered)——出售16亿美元股份。据一些知情的银行家透露,信达正接近敲定其招股说明书,希望今年内在香港进行IPO。据一名参与的银行家介绍,信达将力求筹资20亿至3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估值将达到大约150亿美元。华融的计划是,一旦战略投资者到位后,最早在明年赴港上市。
信达的上市筹得资金将用于补充其不良贷款存量。该公司还能以新股本为抵押借入资金,从而增强其购买“火力”。“信达能够达到6至8倍的杠杆率,这意味着,即使上市筹资规模处于估计区间的低端,它也能买下120亿至16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一名知情的银行家表示。“我们认为,今后三到四年里,中国各银行将产生大量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