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状况下,经济政策面对的从来就是两难的困境,但当前中国大陆面对的,却是五难。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IMF)继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及更早的纽约大学罗比尼教授之后,也对大陆经济前景提出了警讯,认为若不能兑现改革承诺,大陆经济到 2020年时,成长率将比现在腰斩一半,只有4%;并且,将不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类此悲观的预言,主要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感觉,没有具体地说「为什么」。
与此对照的是,我们可以看看所谓的「李克强经济学」:巴克莱资本的版本是「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至于出诸李克强自己亲口说的,则有改革版、升级版、上下限版、增量存量版等,一句话概括,透露的是信心中的谨慎。
何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大陆当前经济面对的问题,其复杂难度早已不是两难,而是五难了。
要透视诊断当前大陆经济问题,要分别从长期与短期两个角度来看。先看长期。过去34年,大陆经济成长率平均9.8%的主要理由有四:一、全球化提供的巨大外需;二、中国在全球化中赖以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劳动力优势;三、能让核心竞争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改革;四、因资源错配与透支制造出来的泡沫增长。但这四者,除了第三点的改革之外,就今后的形势观察,都将出现变化。换言之,四大红利将去其三,所以李克强会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所谓「最大」,意 味着虽然失去了其它三个,却还有两个新的,也就是内需的潜力与创新的活力,加上改革,就成了李克强要打造的升级版。
其次,就短期来看,绝大多数的问题几乎都跟2008年9月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后,为保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规的家电及汽车下乡政策,以及允许地方融资平台运作等有关。结果经济成长保八虽然成功,代价却相当昂贵,出现了产能、基建、楼市、地方债、高利贷等种种 泡沫,资源严重错配,也埋下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这就是习李新政府面对的新形势;习李接的,不只是权力的班,也是一大堆沉疴新病、疑难顽症的班。
这就是五难的意思。传统经济政策的为难,是难以兼顾增长与稳定,是谓两难;习李面对的是在保增长、稳物价之外,还要促改革,是三难;三难之外,还要去泡沫,扫地雷,是为四难;而所有这些工作,都得面对来自于顽固保守的意识形态与既得利益者的强大抗拒,因此,是五难。
面对着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五难困境,「李克强经济学」怎么办?看来,是三条思路。
一条,是立即的,主要是清地雷、拔引信。迫在眉睫的最大风险不外是银行风险与地方债务。所以,6月下旬的钱荒就是对银行施加压力;最近展开的审计署查地方债,就是先摸底,然后决定下一步行动。
第二条,是短期的,重点在保就业、稳增长,具体措施是对600万户小微企业暂时免征增值税与营业税;阶段性地稳住人民币汇率,及改善出口行政配套。
第三,是长期性的,包括加大铁路建设投资,重点放在中西部及贫困区,同时开放社会资本进入;鼓励节能环保投资;积极推动都市基本建设,包括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地下管线、下水道及污水道等。
可以看到,迄目前为止,一揽子政策基本上符合了「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的大原则,这是不容易的。当然,从长期看,「李克强经济学」的成效需由时间给答案,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也需要政改的配合,挑战性很大,但对习李而言,已别无选择。一旦成功,相信历史将给予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