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旅美科协的创业沙龙自去年开办以来活动相当活跃。昨天上午,约50多名本市业内人士在米拉美沙社区图书馆(Mira Mesa Community Library)与三位本地美国大公司的华裔高管:黄大为(Oracle)、杨星 (BioNano Genomics)、毕宁(Qualcomm)进行面对面畅谈,三位高管轮流介绍,听众随时提问,之间由主办方圣地亚哥旅美科协的副会长李捷达作承上启下的引导主持,使『与公司高管面对面』论坛互动热烈,开坛一举成功。
毕业于清华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目前为甲骨文公司(Oracle)高级主管,资深主任工程师的黄大为从他毕业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深感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他的团队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是与人建立互信。那么,怎么做呢?首先,工作态度要认真,踏踏实实做事,要willing to go extra mile to get things done(关键时刻要顶得上)。其次,要保持consistent delivery,时好时坏的表现是不能让人放心和信任的。第三,要学会多与他人沟通,取得别人的支持和认同。譬如一个有关想法或者方案在定位拍板前,一 定要做好功课、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反馈,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对事,要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正反馈的效果是惊人的。“ 海洋公园的鲸鱼就是通过正面引导训练出来的(Whale Done!:The Power of Positive Relationships)。” 他引用了肯尼思•布兰查德博士(Dr. Kenneth Blanchard)的这句话后说:“反之,一个消极悲观总是抱怨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的。有了互信,再加上专业能力, 假以时日,机会是会有的。”
毕业于加州理工, 2011年加入生物纳米基因公司(BioNano Genomics),现任该公司副总裁的杨星以他超过十年在生物技术产业,并曾参与几个创业公司的成功经验,这次还如在其它场合的“老生常谈”一样,他的说法里总离不开提到人的一生学习的重要。在学校攻读学位时学到的技术知识只是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加入公司工作后要继续学习在学校没学到的知识。比如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市场销售,知识产权等等。另外在职场里的关系错综复杂,会遇到很多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如何和同事领导处理好关系等,在学校里可能没有学到了,因而要边实践边学习。他今次向大家推荐了两本书。他指着在屏幕上显示的『People Styles at Work』和『Survival of the Savvy』两本书说,自己只有到了社会、到了工作的地方才知道这两本书的现实意义。还有,他建议大家能够多向自己领域中的老前辈们学习取经。
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及亚利桑那大学,在高通(Qualcomm)工作十八年,现任高通资深技术总监的毕宁,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经年累积而来的建议。他认为对于初入职场的同学来说,一是要明确职业阶段目标(career direction),有所不为,方可有所为;二是既拥有知识(knowledge)又掌握技能(skill);三是在工作中专注于解决问题(solution),而非抱怨外因(complain);四是加强良性互动,开诚布公,切忌揣测;五是增进团队合作,力争同行不忌,助人终会益己;六是学会在专业领域(professional)和日常社交(social)时沟通的技巧;七是作为项目负责(tech lead),既然不够能说会道,便要力争说到做到(lead by example);八是在锐意进取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起参与这次论坛的本地AEM公司张海明总裁等一些企业家在论坛上积极发表看法和回答与会者的问题,张海明非常形象地用结婚找对象来形容人们的找工作,认为在我们找工作之前,就像要先看准人一样,要先看看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特点是什么,看看适不适合自己进去发展,选对好一个公司,以致将来不委屈自己。张海明还认为,一个当领导的,不可能什么事都懂,都会做,那么想当领导的,因此得衡量一下,看看自己符合四种人才的那一种:创新型、知识型、协调型、留守型;原则上,管理人员是协调型的人才,而不是中国人擅长的知识型和创新性人才。在一个公司里面其实有两个往上爬的阶梯:”管理梯“ 和”专业梯“,大家不妨在这两个梯中选择。
在座不少中青年业内人士还向与会的高管们、企业家们提出有关如何给自己工作方向定位、技术能力与人际关系哪个重要、如何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协调、如何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以及与不同族裔高管的关系等等问题。圣地亚哥旅美科协主要负责人:会长宋得强、前会长蔡路凯、副会长施京、李捷达均出席了这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