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总理朱镕基退出政坛,从此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然近日推出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却在中国舆论界掀起一股朱镕基效应。有港媒就表示,现在的中国正是需要像朱镕基式的有才之士,为国运筹谋。
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新书在北京发售
「六四」后,朱镕基以巧妙决策应对上海的抗议示威活动,避免了流血冲突,并因此一路高升,跻身国家中央领导层。
朱镕基在他的新书中记录了当年在上海发表的电视讲话,这些讲话旨在缓和当时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读到这些,读者不免心生难过,思考如果在当年,邓小平掌控下的中央政府也能以如此技巧对待北京的学生和工人,结果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也许可以避免了一场国家悲剧,今天的一些国人,尤其是香港人,也不会对中央政府怀有如此敌意。
《南华早报》8月23日文章还推荐一本新书《富强:二十一世纪中国长征路》,是由资深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夏伟及中国研究学者鲁乐汉合著。书中大篇幅论述了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领导人和国务院总理期间的政绩,其中谈到他在把控中国经济转型、促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作用。
《富强》一书写道,在1989年6月8日晚,上海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到达顶峰,朱镕基大胆在电视直播中发表讲话,稳定局势,非暴力下平定了局面。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职位退休。退休后,朱镕基深居简出,异常低调,大多时间都闭门谢客在家读书,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甚至还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
离开中南海的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过广东。但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每当一些地方官员礼节性地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人们发现,退休前后的朱镕基判若两人:退休前,他是个公认的“工作狂”, 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尤其他那极其严肃的表情,严厉的态度,犀利的语言,敏锐的目光,以及他做事果断、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又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风格,都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令许多官员敬畏甚至颤栗不已;退休后,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爱了不少,笑脸也日趋增多。比如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
朱镕基非常注重自己的晚节,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出了人们的视线,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虽然朱镕基渐渐地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极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做事风格,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