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里,中国的新闻周期正变得极短极快。上星期天,位高权重的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落马的新闻震惊四方,不到5天时间,这个消息已被消化得差不多。
国资委主任外号叫“央企掌门人”,蒋洁敏落马本身已意义重大,而蒋案与中石油窝案的同时引爆,更标志了一个利益集团被击垮,以及引发更劲爆问题:高层会不会顺藤摸瓜揪出更高层级的官员,实现反腐级别的大突破?结果,这条新闻不久后即淡化,中国媒体没有重磅的跟进报道。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去后,政情观察者感觉到的风向不是蒋案向上延烧,而是到此为止。
中共高层反腐“打老虎”行动的设定边界与风格特点,由此也可见一斑。
关于反腐,近期不少中国媒体引述权威专家分析称,本届领导人的反腐力度已达到30年来的最大值,此话其实有待商榷。诚然,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已有八名副部级高官与一名正部级大员落马。但大家可能忘记了,10年前,在上一代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上任首年,曾一口气拿下贵州、河北二省的省委书记,以及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共三名正部级大员,同年还查处了多名副部级高官。将这两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2013年的反腐威力其实不及2003。当然,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反腐工作也不能说没有成效——扳倒“石油系”、以及近一年多来成功抑制公款吃喝,就是亮眼的政绩。
在庞杂的局面中从寻找可以下手的切入点,集中打击面,避免伤筋动骨与引发体制内普遍反弹,这既是高层反腐的特点,也是本届领导人执政风格的反射镜。
在换届的一年后,本届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11月召开。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习李新政全面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本次全会将有什么内容?从舆论界的讨论与中国正面临的挑战推测,全会的亮点主要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财税体制、金融自由化、政府职能确定的方面。其中的一些试水动作,例如“营改增”税改(营业税改增值税)、利率市场化进程都已然起步。
中国人民银行已在7月下旬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让家庭储蓄享有更高回报,使资本的价格(利率)更能反映其价值,并在银行间中引入实质竞争,按照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最近透露的信息,当局准备让一些风险管理不善的银行破产。
这是一项标志性举措,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中国结束持续多年的、人为营造的低利率环境,以此倒逼中国的银行业乃至经济转型,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
放松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也备受看好。在这方面,建设中的上海自贸区内有可能成为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一个平台。与此同时,随着“石油系”被清理,取消能源价格管制的主要障碍也已清除。
此外,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划分,确定地方政府职能定位,预计也是会议重点。
按照这幅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国的经济有望出现新的局面,但变化的进程估计也是有限与可控的。因为大踏步的改革必然带来突出的风险,而这正是当局竭力要避免的。也因为如此,反腐虽然是三中全会的首要议题,强烈的反腐措施未必可以期待。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舆论界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早在几个月前就不了了之,在公众讨论中不见踪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点,类似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处于胶着阶段的重要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因此有机会成为重启改革新局的里程碑式会议,但是从目前可知的种种迹象推测,“稳中求进”仍是本次全会的主旋律。
“稳中求进”意味着不停滞,但更重要的前提是不引发新的危机,与几十年前中共领导集体大胆在危机中进取的风格形成反差。“稳中求进”成为高层追求,这与最高领导人权威的今夕之别,与党内理念与利益更为分化,也与改革越深入,牵扯的矛盾已十分复杂有关。对执政当局而言,力保政权延续性,仍然是重要性明显超过改革、反腐的最关键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