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翠西(Tracy)17岁的儿子杰森(Jason)仍在家里打游戏,早上还要上课。游戏的噪音让翠西和她的小儿子无法入睡。杰森随母亲从香港移居美国后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了。几年前,翠西与两个儿子移居美国,住在纽约法拉盛(Flushing)一间一居室公寓中。来美后,杰森变得易怒孤僻。平日,他不是跟母亲或弟弟争吵,就是在家打游戏。
本来,翠西移居美国后,希望把儿子送进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争取上大学的机会,但他们在纽约皇后区的生活比想象艰难的多。除了适应新环境外,母子三人还必须面临经济拮据的困境。翠西的丈夫在香港,她像个单亲母亲一样,赚钱养家,还要独自照顾两个儿子。
翠西的小儿子已适应美国的生活,但杰森却截然相反。他拒绝上学,几乎没有朋友。一开始,翠西以为杰森是处于青春叛逆期。最终,翠西发现杰森患有严重的忧郁症。
在新移民中,类似杰森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亚裔青少年患忧郁症很少得到关注,但事实上并不罕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调查显示,29%的亚裔高中生在过去一年中,至少有连续两个星期感到难过或绝望,这种感受足以影响他们的生活作息。
更可怕的是,相比其它族裔学生,亚裔自杀倾向明显。19%的亚裔学生承认,过去一年曾认真考虑过自杀。对于其它族裔的学生,该数据只有16%。
多数华裔不了解忧郁症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相比其它族裔,18岁以下的亚裔儿童和青少年甚少接触精神健康治疗。
杰森的社工何志杰(Chi-Kit Ho,音译)表示,众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新移民居住在法拉盛华埠,然而这里几乎没有人了解忧郁症和精神疾病。何志杰的诊所“查尔斯健康中心”(Charles B. Hwang health center in Manhattan’s Chinatown)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华埠,专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服务,也包括精神健康服务。
何先生说,大多患忧郁症的青少年面临的情况是:父母忙于应对文化冲突和经济拮据,经常在餐厅或工厂工作很长时间,希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前途。但这种忙乱的节奏却代价昂贵,华裔父母们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接触。
因为文化传统不同,许多华裔父母甚至不知道怎么与子女交流感情。何志杰表示,华裔认为痛苦帮助人成长。人们必须压抑情绪把事情做完,不要存在类似悲伤的情绪,因为那些对自身无益。
由于各种原因,当青少年表现沮丧时,华裔父母往往则不会想到这是忧郁症的预兆。在父母看来,这只是愤怒的孩子、不开心的孩子、沉迷电动游戏的孩子。很多家长将这些表现视为孩子叛逆顽劣的行为。
华裔父母不愿承认“忧郁症”
除了缺乏有关忧郁症的知识,另一个障碍是病人的耻辱感。 亚裔青年患忧郁症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原因是:家庭冲突和学习成绩较差。另外,家族病史也会导致青少年患忧郁症。
一般情况下,当精神科医生诊断出孩子患有忧郁症时,许多家长拒绝接受这项结果。他们怕精神问题会影响子女,并玷污整个家族。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系统(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ealth System)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生詹妮•余(Jenny Yu,音译)表示,孩子患有忧郁症使父母感到强烈的羞耻感,怕别人以为他们的孩子疯了。
由于大多亚裔父母非常注重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家教好坏和孩子前途的根据。
在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如果孩子精神存在问题,他们会认为子女前途堪忧。
由于父母的情绪,青少年也会感受到这种耻辱。何志杰的同事泰迪•陈(Teddy Chen,音译)表示,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接收到这些信息,开始否认病情。他们安慰自己:我很好,我没有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詹妮•余很难说服家长,忧郁症与哮喘等病症一样需要治疗,所以她通过讲述忧郁症的后果说服家长。她告诉家长,放弃治疗会影响学习成绩。“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余说。
在何志杰看来,幸运的是,儿科医生比较了解家长,华裔父母都会遵循医嘱。如果医生给予治疗指导,这些父母会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