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崔永元对骂方舟子:你说我白痴 我也可说你白吃
来源:凤凰科技 | 2013/9/10 15:13:31 | 浏览:1640 | 评论:0

  9月7日上午,20多名主动报名的网友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现场采摘转基因玉米,并煮熟品尝活动。这次活动由方舟子发起,方舟子认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这次活动引发网上热议,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转发了微博“崔永元-实话实说:[转基因食品,你吃吗?] 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

  崔永元的转发,引发方舟子的回复,令人并为此产生争论,以下是两人争论的实录:

  @崔永元-实话实说:#转基因食品,你吃吗# 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

  @方舟子:不仅做科普要有语言和逻辑,做主持人也要有语言和逻辑。比如才说了“你可以说我白痴”,真被人当成是转基因方面的白痴了,马上又改口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懂”,这又是哪门子的“语言和逻辑”?别人究竟可不可以说你白痴?

  @方舟子: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吃,但是不要传谣阻碍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我科普的是各国际权威科学机构认可的科学,你根本不懂,有何资格质疑?

  @崔永元-实话实说:哪句是“传谣”?你怎么知道我不懂?先补习一下语文和逻辑入门再“科普”好不好?这么两句中国话都看不明白,有何资格科普?

  @方舟子:说转基因玉米让老鼠长肿瘤,说金大米有问题,是不是谣言?你上过了几节生物课,让你觉得自己比生物学家都懂什么是转基因?我一个生物化学博士,写了二十多本科普书,还没资格做科普?我做科普的资格还要由一个主持人来认定?

  @崔永元-实话实说:科普1:李约瑟出生于1900年,37岁上就成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生物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成名著作《化学胚胎学》和《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都在40岁前问世。我认为他有“资格”科普,他和小伙伴们出版的七卷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卷第一分册就是:语言与逻辑。看看,科普的确需要这基本功。

  @方舟子:科普当然需要语言与逻辑,但是你证明这一点的证据居然是李约瑟写过一本叫“语言与逻辑”的书,这样的推理算什么语言与逻辑?李约瑟那本书是科学史著作,和怎么做科普又能扯上什么关系?

  @崔永元-实话实说:科普2:科普大家李约瑟谈中医诊断和调节阴阳失衡、五行关系失常的手段时说:“虽说我们身处现代,对中世纪医生是如何洞穿这两大力量相互作用的秘密始终感到费解,但许多这类调节治疗的确使人体神经和内分泌恢复到均衡状态,对此我们绝无异议。”看来,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当然可以持不同的观点。

  @方舟子:对任何问题当然都可以持不同的观点,但不等于任何不同观点都是有价值的。要证明某学科是科学,不是靠引用某名人的看法,更不是靠玩文字游戏来与现代医学的发现牵强附会,这才叫“语言与逻辑”。何况李约瑟并不认为中医是科学,所以才有“李约瑟问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古代产生)”。

  @崔永元-实话实说:科普3:有趣的是,对科普大家李约瑟的诸多观点的质疑在世界范围内从未停止过,尽管他有那么好的学术背景,但他从不说这些质疑是“传谣”,也不说这些质疑“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更没有说“有何资格质疑”。所以,“著名”科普大家也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两种。

  @方舟子:李约瑟最多算是科学史大家,哪来的科普大家?他的研究结果是否成立,与中国科技发展无关。但是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用谣言、谎言来妖魔化转基因技术,当然会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要质疑科学、学术问题,当然要有证明自己懂行的资格。不然你列举李约瑟多牛干什么?

  @方舟子:不同学科的门槛不一样。比如中国古代科学史的门槛不高,即使不是那个专业的,如果读得懂古文,掌握了史料,也完全可以质疑李约瑟的某个说法(事实上李约瑟的研究的确被发现错误百出,其中有的是因为他误读古文)。但是生物技术就不同了,现代生物学是高度专业化的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出身的人,不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人,几乎全都是电视主持人这样的外行,学生物出身的屈指可数,说来说去就是蒋高明、王月丹那么两三个奇葩。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25]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32]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24]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53]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20]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08]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14]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06]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49]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