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大陆腐败的科研体制产生不了诺奖得主
来源:侨报网 | 2013/10/15 4:38:18 | 浏览:1351 | 评论:0

眼下世界正沉浸于“诺贝尔奖时刻”,与科学类诺奖一向无缘的中国,则正忙于对科研“恶性问题”的集中声讨,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科研项目沦为“圈钱项目”,科研经费“挤占挪用”严重,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些沉疴已在中国的学术领域潜行多年,备受海内外学界诟病。

数日前的“科技创新”发布会上,科技部长万钢对大陆科研腐败现状连抛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经济学家张维迎则在另一公开场合透露,大陆各高校争相向上头索要经费,某知名大学曾因经费花不完被罚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下同)。

部长的愤怒、学者的爆料之外,更有翔实数据的支撑。新华社梳理近年上百份审计报告后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套、骗、吞、贪、造假等手段“黑”科研经费,动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亿,用于小团体福利、请客吃饭、考察旅游、买车买房……人们无奈地调侃“科研经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那么,大陆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到底几何?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而按万钢心里的账本,保守估计,“至少有三成以上的科研支出不明不白”。若以中国去年的科研投入1.024万亿元计,损失的三成也已是一笔巨资。

一边目睹着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医学奖(生理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再次被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以色列等西方国家学者“垄断”,一边遭受着大陆“有数据有案例”的科研黑洞的冲击,每位海内外华侨华人都是同样的“愤怒”、“痛心”与“错愕”。从感情的角度,我们盼望在华裔科学家之外,中国本土学者也能在科学类诺奖上实现“零的突破”,但回到理性的角度,我们也比谁都清楚,一个腐败的科研体制又如何孕育得了诺奖得主?

当其他国家的学者是与新发现、新成果等荣耀联系在一起时,大陆的科研人员却频频成为丑闻的主角,接受法律的审判和道德的拷问。比如,今年3月,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教授陈英旭受审,涉嫌将1022万元科研经费占为己有;2012年底,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海归博士段振豪,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获刑13年,二审维持原判。

陈英旭、段振豪原本都是优秀的科学精英,耀眼的履历与科研的才华有目共睹,但浸淫于科研经费侵吞成风的氛围,他们没能把持住学者的良心、没能抵制住金钱的诱惑,投机取巧钻了科研审批的漏洞,迈出了身败名裂的一步。不知还有多少未被查处的陈英旭们、段振豪们,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下变坏,同时也葬送着自己的科研前程和国家的创新希望。

我们在批判个体之罪的同时,更需反思体制之弊。巨大的科研腐败黑洞,不是只有几个人兴风作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项目审批机构、财务报销机构等涉事方长年默许、纵容甚至利益勾兑的结果。要杜绝立项黑幕、堵上经费挪用的漏洞,唯有把监管之网织得更密实,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为此,万钢决心要尽快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和经费巡视制度,并强调要增加透明度,“让同行业、相关企业看看”,让潜规则无处隐藏,让钱花在刀刃上。

除了强化监管,在东西方国家都有过科研经历的有识之士也呼吁,国家还应改革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取消五花八门的补贴,增加科研经费中用于激励人才的比重,让科研人员的价值得到明明白白的体现,减少导致人心失衡、人性扭曲的外在因素。毕竟,拥有合理的财务自由,是精神自由、思想自由之本;有了创新能量的积累,中国也才能离诺奖更进一步。  

中国科研经费运行缘何成为腐败高发区?(樊大彧)

  “即使按照比较“宽容”的尺度,中国科研经费恐怕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支出有些“不明不白”。我国去年整个社会的科研经费投入已达万亿元,就算以三成计算也已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这些经费的支出必须说清楚。”

  科技部部长万钢1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现了专家和官员违法违纪的恶性问题,正在审查。他对此感到愤怒、痛心、错愕,认为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钱、国家的钱,要为之负责,因此绝不容忍科研腐败。

  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已成为产生学术腐败的主要地带,成为腐败高发区,其中唱主角的是大学教授、研究员等知识分子群体。这种现象不仅让人感到痛心、错愕,也让我们为社会发展的未来感到担忧。今年3月,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在杭州受审,检方指控其授意学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将1022万元科研经费占为己有。这名教授的贪污纪录,不仅在学术界“独占鳌头”,就是比起近期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也毫不逊色。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向被视为神圣、纯洁的殿堂,然而无孔不入的腐败病毒早已乘虚而入。一些走上歧途的科研“带头人”,玷污了多数科技工作者长期坚持的刻苦钻研精神,也阻碍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步伐。

  科研经费为何沦为学术腐败分子的“唐僧肉”?首先与中国粗放的科技发展投入方式有关。科技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科技强国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在这种社会共识的指导下,近年来随着国力提升,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的增长。2012年,中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当年全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然而,与如此巨大且快速增长的科研经费投入相对应的,却是流于形式的监督制度,因此也难怪与科研经费相关的腐败四处蔓延。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有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实践证明这些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究其原因,与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的特殊性有关。目前,中国科研经费来源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个人捐助和单位自行出资为重要补充。这些资金支持的研究课题,成为各家高校或学术机构“争夺”的对象,获得了课题就等于得到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自国家或社会,并非科研人员所在单位支出,因此,这些单位只热衷于按比例收取“管理费”,对以发票套取经费等不法行为往往听之任之,甚至予以配合、帮助掩盖。

  中国科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当然,这一数字会让许多科研工作者感到“有苦难言”。因为,在所谓“流失在项目之外”的60%中,估计至少有1/4作为科研人头费,用于研究生的工资补助发放,还有一部分用于项目的专家评审费及验收费用等。但是,即使按照比较“宽容”的尺度,我国科研经费恐怕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支出有些“不明不白”。我国去年整个社会的科研经费投入已达万亿元,就算以三成计算也已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这些经费的支出必须说清楚。

  要保证如此巨大的科研经费,远离贪污腐败的魔爪,必须增加使用透明度。要解决科研腐败问题,最重要的也是增加透明度。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应该逐步纳入公共监督之下。同时,目前科研经费发放之所以成为腐败高发区,与拨款的行政机构和实际监管经费运行的院校之间利益不一致有关。因此,中国亟待建立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与制度配合的相对独立的财会监管机构,否则目前科研经费管理的真空地带难以弥补。评论员 樊大彧

大陆科研经费挤占挪用成普遍现象: 吃喝拉撒睡都用

 (李柯勇、席敏、李亚楠、陈刚、叶前)  

  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

  梳理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

  吃喝拉撒睡,都能挤占科研经费

  梳理这些报告,看看纳税人的钱都去了哪里,人们或许能理解科技部长的怒气从何而来。

  39份审计报告显示,科研经费“扩大用途”“挤占挪用”已成普遍现象:

  ——工资福利。

  一些单位用科研经费给职工发工资奖金,或是用作人员、办公经费。

  2012年,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课题研究经费中违规提取院基金83.8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支出。

  发钱过千万元的并不少见。2009年至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其中2011年发生532.3万元。

  有的单位甚至发了上亿元。2010年至2012年,交通运输部在没有细化人员经费范围和标准的情况下,从其管理的543项科研项目的15.56亿元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

  ——吃。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列支职工食堂餐卡充值费13.48万元。

  ——会议、考察、出国。

  2011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碳专项项目中列支无关人员会议费、考察费等69.18万元。

  2012年9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承担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时,在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没有出国费预算的情况下,列支出国费32.96万元。

  ——买车、交通、零花钱。

  2007年至2009年,陕西两所高校分别用项目经费41.9万元和29.36万元购买小轿车和旅行车各1辆。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职工个人交通费用30.15万元,其中2012年10.8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员在其承担的专项课题经费中,报销火车票费用20.7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报告特别注明,这些火车票是“自行搜集的”,与课题无关。

  陕西15所省属高校2007年至2009年29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列支家庭和个人电话费、私家车保险费和汽车油料费等38.38万元。

  ——盖房、装修、买家具。

  2008年至2010年,贵州两所高校挤占挪用教学科研等办学经费等1745.4万元,主要用于高校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投资经营性资产等支出。

  2011年,中科院城科会从“绿色低碳生态规划指南”等课题经费中列支与课题研究无直接关系的购买办公家具等款项26.4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专项课题经费中列支99.57万元,用于与课题内容无关的办公用房装修改造、杂志印刷和网络服务费等支出。

  有的经费说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山东省今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教育厅所属13所大学编报科研经费项目支出预算9.43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全部填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这是看到的金额最大的一组数据。紧随其后的是,据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卫生部及课题承担单位实施的209个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会计核算及资产采购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29540.49万元。

  科研经费成“唐僧肉”,侵占手段五花八门

  “花钱”的前提是“要钱”。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另类用途背后,巨额科研经费的诱惑,让一些人不惜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手段,甚至铤而走险。

  ——套。

  山东省对省内青岛大学等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438张,金额51.54万元;9个项目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1824张,金额103.05万元;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套取资金114.78万元。

  其中一所高校的两个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的49.75%。

  而2012年11月至12月,中国华能集团清洁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部在列支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劳务费时,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实际未发生的劳务费33.07万元。

  ——骗。

  广东省针对2008年至2009年重大科技资金审计发现,有1个县级市的项目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资金108万元;部分项目单位将不属于项目范围的支出941万元和项目立项之前的支出1392万元列入项目成本;有1个市的项目单位违反合同规定自行调减建设规模多获资金191万元。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4个项目单位以不实材料申报获取省级资金250万元。

  ——贪。

  在广东省2008年至2010年产学研省部合作资金执行运用中,除存在扩大使用范围、挪用专项资金外,还有2家企业4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资金47.8万元。

  ——吞。

  2008年8月,民航局机场司自行同意将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代管的课题经费结余37.03万元,转作公司收入。

  ——假。

  山东省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

  2008年至2012年,中科院所属软件所在课题资金中以支付会费、物业费等名义虚列支出36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中科院4家所属单位以技术服务费、采购礼品和食品等名义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管理费用中虚列支出195.25万元,用于职工福利等支出。

  为了吃到“唐僧肉”,一些人总能想出各种歪招,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陕西审计厅发现,2007年至2009年,6所省属高校自行规定,项目经费到账后,项目负责人可按5%到20%的比例提取现金,名目包括开题费、劳务费、特支费、立题奖、奖酬金、项目津贴……

  三年间,共提取发放特支费等1887.79万元。

  乱象之下,好钢怎能用到刀刃上?

  近年来,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0240亿元,占GDP的1.97%。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现状令人担忧。

  39份审计报告中披露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案例:

  ——造假也能过审批。

  广东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2个缺乏实施能力和条件的项目、1个提供虚假材料的项目通过了审批。

  ——不论证也可立项。

  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未经专家评审、立项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安排了11个科技项目资金815万元。

  ——没条件也得资金。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1个企业经营处于半停产状态,不符合申报条件,仍获取省级资金60万元。

  ——未完成也过验收。

  还是广东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审计发现,有1个县2个项目共获得资金56万元,至审计时,项目建设尚未完成,却于2010年底通过了验收。

  而这个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个别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却仍然结题验收。

  在麻木不仁的心态下,一些地方只管拨钱,对于实际效果不闻不问。

  广东省审计厅对2008年至2010年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个荒唐案例——

  有一个市的两个项目承担单位共获取专项资金45万元,其中一个单位已结束营业近两年,另一个单位多次联系不上。项目实施情况如何?主管部门竟然一无所知。

  纳税人的“好钢”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部长之怒”发人深思。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一座绕不过去的现代性界碑 | 马克斯·韦伯诞辰160周年 2024-04-21 [69]
终身未婚闭门不出,留下千余首诗歌,她是美国文学史最难解的谜 2024-04-20 [148]
一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 2024-04-20 [233]
清理世界名画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吐口水?! 2024-04-20 [71]
10万个中国弃婴,却在美国被宠爱! 2024-04-17 [185]
耶伦的帆布包,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的回光返照 2024-04-16 [135]
耶伦访华,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的皈依者 2024-04-16 [125]
宇宙是现实恐惧的源头 2024-04-16 [101]
激进女权主义之声(8)| 男性真的是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吗 ?—— 探讨男权反扑的多重面貌 2024-04-16 [83]
150张会动的照片,看一眼就入迷,太绝了! 2024-04-16 [16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