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今天,要告诫已经来美的和打算来美的,不要把美国当作天堂,也不要当作地狱,最好当作人间。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20年前,在《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中,旅美作家曹桂林用这句台词,讲述他眼里的纽约印象,其实也是美国印象。美国是天堂还是地狱?该来还是该走?无数次自问,也无数次被问,到今天,这个问题不仅还困扰着剧中的王起明,困扰新移民们,也困扰着中国的精英阶层,甚至平头百姓。
20年过去,美中之间的变化,只能用沧桑二字来形容。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国运,也改变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对美国,从原来的仰视,变成了平视。一些人还可以俯视。“把我在北京的房子卖了,可以在美国买栋大豪宅”,一些来美的大陆客说话底气十足。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些华人,过的还不如俺们。这并非夸张,北京金融街的一套普通的二居室,市价去到600万人民币以上,在洛杉矶真的可以买栋豪宅。 当年的王起明,来美第一天住地下室,现在的大陆客,许多提着现金来买房。
尽管时代变了,但不变的是来美潮。而且今天的来美潮,比二十年前更汹涌澎湃。二十年前,来美国的是为数不多留学生加上偷渡客,如涓涓细流。而如今,大龄的和低龄的留学生成为滚滚洪流,而且更有人来美生子,“从娃娃做起”。最近还有报道,一些中国人找美国妇女代孕,更是“从精子做起”,只不知代劳者是美籍华人还是白人。
反观美国,这二十年其实是走下坡路,尤其是近十年。时代周刊说的很绝,是“地狱十年”,与《北京人在纽约》的说法不谋而合。而中国按官方的说法,是“黄金十年”。一正一负,差距就小了。 中国的机会多。国债热、股票热、普洱茶热、古董热,只要赶上一波,一个不小心就发财了。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士,在房改中获得了平生第一套房子,现在拥有多套房子的不在少数。而美国说的上来的就是2000年的网络热和2007年前的房产热。在这两波发了横财的,多数都在后来乖乖吐了回去。更多的时候,是平静如水、波澜不惊的生活。一到天黑,就宅在家中;一到周末,就忙院子。哪里有中国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王起明们今天回到中国,更多的是郁闷。
但美国的吸引力为何不减反增?美国不是极乐的天堂,也不是阴森的地狱,但更像人间。人的权利、人的追求,人的呼吸(不用担心灰霾),人的饮食(不用当心地沟油)有基本的保障。现在美中的差距,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环境。而且,这一差距似乎有扩大的趋势。当年中国人来美,更多是要改变命运,摆脱贫困。如今,更多的是要改变环境,提升质量。
不良的环境可以挤走人,形成“挤出效应”。今秋到北京,正值北京新地王出炉,地价去到了7万元人民币一平方,今后的房价,至少要10万元一平方。可以想象,今后的北京将给什么人住?只能是非富即贵者,中产阶级将被挤走,更不用说贫困阶层。一个只剩下富贵者的城市,将会如何?更何况,这些富贵者,也被不安全感所笼罩,走得比别人更快!因此,对中国而言,未来的改革重心,应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环境改善。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近悦远来,天下归心。
来到美国的华人,是否会有“围城效应”:没来时想来,来到后想走?按作者的说法,华人会因文化冲突而纠结,而“拧巴”:“美国不属于我,但中国也回不去了”。这种纠结,其实不可取。当年的华侨,求的是叶落归根,但今天,越来越多人讲的是落地生根,积极适应这块土地。如果融不入西方文化,说不好英文,那就总能融入此间的华人文化吧。且不说在中国城,在越来越多的华人聚居区,连大声说话、公园跳舞、洗脚按摩,都应有尽有,怎么会“拧巴”?
因此,20年后的今天,要告诫已经来美的和打算来美的,不要把美国当作天堂,也不要当作地狱,最好当作人间,一处可以换一种活法的人间。从这个角度去衡量值不值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