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表关于《中国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平衡问题》的演讲。他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扭转中国经济的方法之一是让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买资源卖产品,还要“做好事”,可以带动中国产能,并形成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发展。
周其仁指出,中国经济增速已从2007年二季度的15%降到今年二季度7.5%,三季度增速略微回高到7.8%。即使短期“企稳向好”,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几乎减半的事实是不可磨灭的,经济增速下行也使中国企业承担巨大压力。
周其仁认为,新兴市场经济总量全球占比从15.4%上升到29.7%,G7国家从65.4%收缩到47.3%。在将来,发达国家可能陷入低速增长“新常态”,新兴市场国家的全球份额正在快速增大,如果中国抓住新兴市场会有大机会。
据了解,1980到2000年间,全球财富500强中来自新兴市场的企业比例相对平稳,保持在企业总数的5%左右。但是到 2013年,这一比例一举飙升至26%,而且即使按照对新兴市场增长最为悲观的假设,业内人士预计该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39%,更有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该比例可能达到 50%的份额。
在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公布的报告中,2013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排名前20位的货币中,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占8席;而在1998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只占5席。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很大区别是没有现成购买力,但是有潜在购买力;没有现成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以及很好的信用与服务体系,但是有改善的机会,这些都是中国的机会。”周其仁表示。据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正“走出去”开发新兴市场。
周其仁认为除了企业,中国人才也要往新兴市场走。他指出,目前经常听到三种信息:一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年轻人购房和生活成本压力巨大,二是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不断在国外购买更便宜的商品和物业,三是中国企业在新兴市场经常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年轻人与其在国内‘受煎熬’,不如找机会出去闯一闯。”周其仁分析,目前中国大城市生活成本巨大,4000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生活艰辛,但在一些暂时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首都可能生活得挺好,并可能有更好机会来历练提高自身的能力。有胆识的年轻人应该勇于走出去,并在当地扎根实干。
“中国不能完全靠内源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扩大开放。” 周其仁提出,一个有可能应对这个困局的方向是面向新兴市场进行对外投资,为中国产能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