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薛人望的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不孕女性终圆育儿梦
作者:枫渔 | 2013/10/30 8:36:02 | 浏览:4746 | 评论:0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薛人望的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不孕女性终圆育儿梦

  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薛人望及其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章阐述了一种能够在体外激活卵巢的生育治疗技术,为数百万有排卵问题的女性带来了生育子女的希望。

  周二,薛人望教授接受了电话专访,就近期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和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回答。

首批受益人全是日本女性

  薛人望教授在接受采访之初,就兴奋地告诉记者,除了所发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成功生下一名孩子的日本女性之外,现在又有一名日本女性成功怀孕了。为什么首批受益人全是日本女性,而不是美国女性或中国女性呢?

  薛教授指出,该实验研究没有选择在美国完成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实验成本实在是太过高昂,取出卵巢和放回卵巢的费用各为2.5万美元,也就是说完成一次实验至少需要5万美元,而如今即使如薛教授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也同样面临实验经费短缺的问题,因而无法在美国完成实验工作。该实验研究没有选择在中国完成的原因在于,此前的实验结果都是在动物身上完成的,而人类尚无成功的先例,因而无法通过中国有关部门的审核,因而无法在中国展开这项实验研究。

  日本如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生育率的不足带来人口总量的下降,让日本愿意为生育治疗技术的实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同样的实验研究,在日本完成一次所需的经费只有区区数千美元而已。因而薛人望教授和其研究团队最终选择在日本完成这一突破性的生育治疗技术实验。如今该实验不仅让原本无法怀孕的日本女性成功生育了孩子,而且研究成果亦发表在全世界最有声望的学术杂志之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一研究成果堪称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完美整合。

中国不孕女性如何获得新技术的治疗

  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病比例达到1/8,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而且人数仍在逐渐增加。目前,中国政府每年投在不孕不育研究方面的经费一直位居各学术研究领域的前茅,薛人望教授说,有些来他实验室学习的中国学者,回到中国国内所拿到的科研经费经常都会超过他。

  薛教授指出,由于目前体外激活卵巢的生育治疗技术已经让日本女性成功怀孕,而且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因而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院一定会在临床上使用这项技术为那些不孕不育的中国女性解决生育难题。

  那么现在中国不孕女性如何能够获得新技术的治疗呢?

  为帮助全世界的不孕女性接受新技术的治疗,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创建了生育网(http://www.ivafertility.com),该网站使用的语言包括英文、繁简体中文和日文,中国不孕女性若需获得新技术的治疗,可以登录该网站了解相关讯息。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有两类病人适合用体外激活(IVA)的方法治疗:一类是是卵巢早衰症病人,她们在四十岁前已经绝经。另一类是四十到四十五岁的不孕中年妇女,这类病人月经次数减少又不规则,她们的卵巢中还有未成熟的卵泡,IVA治疗法对她们可能会有疗效。

  IVA是一项新疗法,目前只在日本进行,IVA国际合作正在建立中。世界各地的不孕症医生可推荐病人到日本,在日本摘取卵巢、体外激活卵泡,及移回体内后,病人可回到原居地医院接受超音波检查、取卵、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在日本停留时间大约一周。

愿为全球医学工作者传授新技术

  体外激活卵巢的生育治疗技术,主要解决女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早衰的状况,这样的状况会导致1%的育龄女性不能生育,卵子捐赠是此前可以帮助这些女性怀孕的唯一选择,薛人望研究团队期望最终的成功率可达30%。

  薛人望教授说,自从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目前已有来自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的产科医生来函,请求学习这一新的生育治疗技术。薛教授说,既然这一新的技术已经取得成功并且得到学术界的认可,那么他和他的研究团队非常愿意教授全球希望学习这一新技术的医学工作者们,因为学会这项新技术的医生越多,那么可以得到新技术治疗的不孕女性就更多,而这些得到治疗的女性就有可能终圆育儿之梦。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