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現場,一位求職者尋找求職崗位。(中新社)
今年迎來「史上最大回國潮」,調查顯示「海歸」們最熱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新華社)
2013年迎來「史上最大回國潮」,圖為海外留學人才與中國企業洽談現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今年,「史上最大回國潮」遇上「史上最難就業年」,招聘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啟德教育發布的「海歸就業力報告」中顯示,上海為海歸們最偏愛的就業城市;從行業分布來看,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最熱門;薪酬方面,海歸們在海外的工作經驗決定了其回國後的就業收入,目前海歸年平均收入為17萬元,但對年收入的期望均值達32.81萬元。
【求職】外語好 不再是最大優勢
「海歸就業力報告」調查顯示,每100名受訪者中就有將近22人認為「回國就業更有優勢」。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平穩高速的經濟增長趨勢是吸引海歸回國就業的最強大推動力,另一方面,也表明留學生在海外就業有難度。
調查顯示,近一半海歸表示在海外求職最大阻力是國外經濟情況。5年前的金融危機餘波未平,世界經濟雖有所好轉,但增長仍處於低迷狀態。其次,專業需求和語言能力也是影響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就業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別為38.9%和33.6%。專家分析,雖然學生很重視專業選擇,但往往缺乏系統、科學判斷標準,導致畢業後很難在海外找到心儀工作。再加上中國留學生在語言溝通等方面水土不服,使海外就業更是難上加難。
十年前,很多人都認為海歸良好的外語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現在企業和用人單位發現,海歸的外語能力也是重點考查的一項。對HR(人力資源)調查顯示,84%的HR都認為,海歸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是外語能力。62%的HR表示,在學歷、工作經驗、年齡、職位等方面條件相當情況下,企業對海歸和非海歸的待遇並無明顯差異,一切崗位均以專業技能為最終考核標準。
啟德教育留學專家指出,近年來,國內教育正與國外教育接軌,不斷嘗試建立私立學校、合作辦學、交流學習等新的教育模式,在師資力量配比和對人才培養上也有顯著提高,這就使國內畢業生和海歸差距越來越小。
有外企HR坦言,外企需要員工在全外語環境中工作,需具備外語演講、溝通、提案能力,但出國並不意味著外語能力都很強,很多海歸在面試中,外語甚至不如很多本土畢業生。對HR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兩成以上HR認為,影響海歸就業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有無相關工作經驗,而是專業技能。
【就業】偏愛金融、房產 首選上海
海歸的行業分布可以最直觀看出海歸就業動向。今年調查顯示,有15.6%的海歸就職於金融行業,比非海歸高出9.6%。這說明,一方面金融行業對海歸群體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海歸群體非常對口金融行業旺盛的人才需求,呈現出良性供需關系。
需要關注的是,前兩年海歸就業力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20%的海歸選擇金融行業,今年這一比率有所降低,但這並不代表「金融」魅力降低,而是由於國內日趨多元化就業需求,讓海歸有更多選擇空間。其中就包括一直給人感覺是本土人才集中的房地產行業,本次調查顯示,在房地產行業海歸從業者達10.2%。
參與本次調查的某地產公司HR介紹,房地產行業急需一些有國際化視野、有跨國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的人才,他們了解國際慣例和國際條約,有先進管理知識和技能,通常能用至少一門外語直接與國際合作團隊對話。目前,房地產行業十分匱乏這樣的人才,尤其是工程管理、項目管理、建築設計、高檔室內裝修、國際市場推廣等崗位。他談到,他們公司這幾年人才招聘偏向海歸人才,特別是設計、開發前期等崗位,需要海歸帶來與國外接軌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從本質上提升公司競爭力,招聘海歸絕非擺設。
此外,文化體育娛樂業、公共管理與社會保障等行業,海歸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從企業性質來看,高達36.9%的海歸就職於外企,外企依舊是海歸首選。另一方面,國企也成為海歸求職熱點,主要原因是國企收入在提高,工作穩定性更高。
但接受調查的某國企人事部招聘負責人提到,由於單位性質不同,國企和外企管理方式有很大差異,會遇到如何妥善處理上下級關係等問題,這會讓一些海歸感到不適應。
從海歸分布區域角度看,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一線城市依舊是海歸最期望工作的地點,相對來說,經濟中心上海、廣州對海歸吸引力更強,其中上海為首選,比非海歸高13.1%。
專家指出,北上廣雖然機會眾多,但競爭也非常激烈,很多二、三線城市都出台了海歸創業優惠政策,從資金、辦公場所等方面鼓勵海歸創業,這些城市行業飽和度不及大城市,甚至有的行業還存在空白,是創業的好機遇。
【收入】年均期望32萬 消費考量贍養
海外求學生活還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為習慣。調查顯示,在旅遊和個人教育提升的花費上,海歸顯得更為慷慨,45%的海歸選擇將旅遊作為主要消費項目,而非海歸選擇旅遊的比率只有33.5%,顯然看過了外面世界的精采,無論身處何處,邊走邊學已成海歸一種生活習慣。
在飲食消費上,海歸和非海歸群體的選擇差異也較為明顯。高達62.7%的非海歸將飲食消費作為消費首選,而面對美食誘惑,海歸的「定力」似乎更足,只有45.6%的人將其作為主要選擇。
讓很多人感到「有點意外」的是,調查顯示,在海歸群體中約20.1%的人會將主要的消費支出用於贍養老人,而非海歸群體中只有17%的人會將贍養老人作為主要消費支出。
通過訪談發現,在青少年時期出國留學的海歸,由於經歷了遠離家人、朋友,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下獨自成長的過程,在短暫「親情斷奶期」後更能體會到親情可貴。通過組織家庭聚餐聚會、旅行等方式增加家人感情,往往更被海歸們接受。
調查顯示,海歸歸國年均起薪達10.03萬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具有5年及以下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歸國後年收入為16.5萬元;具有5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歸國後年收入為26.71萬元。針對HR問卷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將應聘者的專業技能作為優先考慮因素。以上兩組數據說明,相關海外工作經驗是增加海歸回國就業年收入的砝碼。
在HR深度訪談中,他們普遍表示,海歸留學背景在招聘時越來越弱,他們更願意接納具有相關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的求職者,更樂於為這些人提供較好的薪資福利待遇和晉升機會。這些人對行業和工作內容有一定認識,他們不需要企業再進行過多專業培訓就能進入工作狀態,甚至成為骨幹員工,因此往往能在不消耗成本的情況下為企業的利潤增長做出貢獻。相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需要企業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專業培訓。由此可見,具有相關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才是職場的「香餑餑」。
調查顯示,海歸目前年平均收入為17萬元,比受調查的非海歸高出9.22萬元。同時,海歸對年收入的期望值也同樣高漲,均值達到32.81萬元,與非海歸17.8萬元的期望收入均值差距很大。
專家分析,在如此高的期望值指引下,海歸的收入和工作年限基本成正比提升,海歸工作3年及以下時平均年收入為14.97萬元,工作在4至6年時平均年收入為15.69萬元,工作在7年及以上時平均年收入為22.27萬元,同等年限非海歸的收入分別為6.65萬元、8.28萬元、10.51萬元,從對比可以看出,海歸的年收入增加比較明顯;非海歸年收入增加不明顯,因此海歸在職場的後勁更足。
分析認為,用「厚積薄發」可以體現對海歸職位的調查:24.8%的海歸處於高層管理者職位,47.0%的海歸處於中層管理者的職位,海歸在中高層管理者中所占比率很高,說明海歸職業發展空間比較廣闊。
多年來,隨著一批又一批名校海歸回國,逐漸在中國形成屬於海歸的圈子和人脈,如歐美同學會、青年海歸協會、MBA品酒會等。
在某些領域,出現名校海歸扎堆甚至壟斷的現象,如金融行業,歐美畢業生正逐漸成為高級金融從業者的主力軍。2013年,世界百強畢業海歸平均年薪達23.9萬元,較2012年的統計有超過10%的漲幅,畢業於當地國百強院校的海歸平均年薪為14.1萬元,兩者差距幾乎達到10萬元,名校海歸與普通院校海歸的薪酬差距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