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收入丰厚、衣着光鲜的金融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近日,英国媒体的数据显示,在海外华人的“行业压力指数排行”中,金融类职业位居榜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沧桑总是相伴相生,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的海外华人们也同样前行在“痛并快乐着”的道路上。
趋之若鹜的行业
在海外,踏入金融圈的华人不仅薪酬、生活质量令人艳羡,还能提升华人在海外的职业形象、社会地位等。因此,会计师之类的金融业者不仅成了海外华人职业精英的重要群体,也成了海外华人职场的“香饽饽”。
据悉,近期在英国参加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第一级别的考试中,华人考生的比例高达50%。参加考试的高小姐表示,大部分人来考证的原因是觉得这个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好,是想在金融行业谋求更好发展的保障。
对于金融业掀起的“考证热”,大部分华人都不感到惊讶。还在深造中的林同学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他说:“在找工作时经常遇到一些华人金融猎头打着‘持CFA优先’的旗号为大公司物色金融人才。”大部分华人都认为,进入这个行业可以换来“一年买车,三年买房,十年退休”的高效率、高收入、高水平的未来。
时机成熟的条件
据外媒调查,在海外金融行业供职的华人,主要分布在投行、银行、会计行、律师事务所等,常见的职业包括会计师、精算师、分析师、交易员等。华人移民“二代”因为在国外的教育、文化背景和语言社交能力方面相对有优势,因此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进入了金融这个难度和强度相对较高的行业。
有专家指出,不少华人在改革开放之后走出国门,其目的已不仅限于安家落户,而更注重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多成绩好、能力强的人将目光锁定在金融方面的专业,因为其就业机会多、就业方向广,且工资待遇好,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另外,华人金融业也在不断发展并壮大。如二战以后,新加坡恢复了国际中转贸易港的地位,为华人进入金融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时间,华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而那些能够顽强生存到今天的华资银行,如新加坡华侨银行,为当地华人在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和便捷条件。
无法躲闪的挑战
在海外投行工作的华人李先生近日对自己的工作多了几分忧心。在他看来,投行压力实在太大,每天手里上亿的资金在流动,容不得半点懈怠。“作息时间不规律,熬通宵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真有点儿拿命换钱的感觉。”他说。
如果说“透支生命”的工作节奏是选择涉足这个行业必然要承受的结果,那么金融风暴的来袭和蔓延则是这个领域中的“特洛伊木马”,其带来的巨大挑战让从业者们感到了无以复加的“压力山大”。
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业就开始一波接一波地裁员。据美国资深华裔金融界人士介绍,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后,在其中供职的约2000名华裔精英均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有人损失了6至50万美元、有人甚至丢了“饭碗”。如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还在海外金融圈打拼的华人依然得时时揪着一颗心。
压力飙升的工作节奏、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金融圈变成了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童话而实际上很残酷的圈子。不过,即便如此,这条路还是吸引了不少华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他们当中已经有人脱颖而出,如掌管着西方国家中唯一由华人控股的证券交易所——亚太证交所的华人王人庆,还有荣登2013年新西兰富豪榜的华裔投资商周氏兄弟……但更多的华人还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书写着他们与金融苦乐参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