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生活中,不少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民币不是一直在升值吗?为什么现在买东西比以前要贵得多,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这不是贬值吗?人民币为何境外值钱国内不禁花?
人民币在贬值,一百元还能做什么?
“五毛,吃好。一元,管饱。”这是成都人对过去吃串串的记忆。成都人李女士对成都《华西都市报》感叹道,“好几年前,串串都是一毛一串,两个人吃30多块的,撑到走不动路。如今和朋友吃个串串,一顿下来少说也要近百了。”
这八年来,白菜从三毛涨到一块,大米从一块涨到三块,还有遍布成都各个角落的锅盔夹肉,当初的价格在2.5元左右,如今也涨了三四倍,要卖8-10块左右一个。
涨价的何止吃食。“衣食住行都在涨,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住浆洗街的肖先生告诉记者,“2004年,我花80元买了一件夹克式羽绒服,摸着舒服,穿着暖和。如今要买件像样的冬衣,七八百也不够。”
吃的穿的都贵了,就连养车也要多花钱。肖先生记得大约十年前,93
汽油的价格是3.5元/升左右。如今一升要7.69元。简单一算,当年100元能加28升汽油,如今加不到13升。
但当李女士拿着人民币去银行购买外汇时,兑的美元却多了,“以前1美元要8块多人民币,现在只要6块多了。”以目前6.17的汇率计算,1000元人民币可购入约162美元,而在8年前,1000元人民币仅可以购得近121美元。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
为何内贬外涨?发的太多,太依赖投资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兰纪平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谈人民币购买力和汇率的关系》中,以大米价格(2005年1.90元/斤,2008年3.30元/斤)为例计算得出:2013年1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2005年的576元,8年时间缩水424元。
兰纪平表示,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中国的货币投放量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中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中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一国货币‘外升内降’的现象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中较为普遍。”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说,特别是一些经济体选择了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实行软盯住制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短期内可通过要素低估获得贸易盈余,累积外汇储备,导致国外资本流入。但是,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升温甚至过热,相应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就会产生。
为何要发放如此多的货币?刘煜辉同样给出了答案:“如果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进一步持续,相应的经济成本随之上升,对贸易将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导致获取外需的能力下降,经济速度有向下的压力。”他说,政府为了保住某个经济增长目标,选择最直接可控的方式就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国有经济部门的产能。“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剩余减少。而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对外贸易盈余和储蓄、投资之间的剩余是平衡关系,也就是说,投资的扩张可能使得对外部分国际收支减少,损害经济竞争力,使经济增长面临减速压力。”
“如果要维持以前的高增长的话,恐怕又要进一步扩大投资。按照经济规律,不断追加投资必然导致投资回报率递减,相应地资产周转速度在下降,货币的使用效率下降,流通速度减缓,大量信用资金的回转将逐渐失效。”刘煜辉说,此时,政府恐怕只能追加更多的货币增量,依靠更高水平的信用扩张,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至第114届广交会(Canton Fair)第三期开幕日午饭前,林女士(化名)没有签订任何订单。广交会是在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举办的大型贸易博览会。
在连续两年缺席广交会之后,林女士参加了今年的广交会,寄望于2014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将会提升需求。但在她缺席广交会的两年间,广东省工资水平每年呈两位数增长,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4%,成本压力进一步上升。
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的广州市每年举办两次广交会,有来自逾200个国家的19万买家和大约2.5万家中国制造商参展。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城市网络,包括东莞、深圳和佛山。
从香港坐火车去广交会需要两个小时。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110万平方米(相当于880个奥运游泳池),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餐饮——从大型麦当劳(McDonald's)到粤菜以及为穆斯林准备的清真食品。
第114届广交会于11月4日闭幕。如今林女士和其他参展商一起处于全球经济的十字路口——西方(以及近期的东南亚)需求疲弱与中国成本日益上升交织在一起。这两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年9月中国出口意外下降。
爱尔兰公司Brandwell拥有多个饰品品牌,20年来一直参加广交会。董事总经理肖恩•马洪(Sean Mahon)说,他的供应商每年将其采购的3000种产品(从雨伞到内衣)的价格上调20%。
对广交会上的许多小制造商来说,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尤其困难,因为他们无法对冲汇率的波动。格伦•斯蒂芬斯(Glenn Stephens)是东莞一家为曼联(Manchester United)商店生产薄荷糖的糖果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他说,人民币不断升值意味着“所有人都不好过”。
2005年,1美元大约需要用8元多人民币来兑换,8年后,6元多人民币就能兑换1美元。美元“高、硬”面纱似乎在人民币升值中被徐徐被撕落,人民币正以以“强势”姿态进入全球金融市场。但在中国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却不如在海外香,呈现“外强中干”现象。
这一局面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从具体层面来说,人民币缺乏货币危机的避险能力、缺乏配置全球资源以及资源定价的能力。再加上国内投资需求,货币大量超发,商品大量出口,而为了维持高出口,中国政府还要不断向市场投放人民币来购买美元以抑制人民币升值,进而带来的就是出口与货币需求间的二次错位,进一步加剧内贬外升的尴尬趋势。
现在来看,这样的局面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来自中国央行的报告称,中国第四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进一步扩大,政府仍对房地产价格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抱有担忧。不过,在央行的报告中同时提及,将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会否成为改变人民币如今尴尬地位的一剂良药,目前来判断还为时尚早,但这也将是最有效的一条路。只有人民币成为如欧元、美元之类的准世界货币,才能实现货币数量像更广阔的商品市场的对接。如此一来,通过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的结算身份,完成错位的货币数量的摆正,进而强化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