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把对三中全会的期望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和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两次三中全会相比较。有评论认为,虽然其他几次三中全会也做出了推动改革深化的重要决定,但都是渐进式改革道路上的良性修订而非重大突破。或者说在完成一次重大突破之后,需要15至20年的时间来沿袭和修订。
在重大社会转型期的时间节点上,中国需要的是一次新的突破。10月7日,习近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我对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抱着坚定信心,同时我们对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和挑战保持着清醒认识,对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冲击高度关注。”
2012年,中共领导班子权力交接的年头,中国GDP增速就跌至7.8%创下8年内最低,2013年,各大国际银行仍然在下调对这一增长速度的预期。在度过了上一次突破的20年发展中,中国的内在矛盾愈发突出并转变为影响到经济发展的直观现象,腐败滋生、垄断加剧、利益集团成为改革道路上的顽石。
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面对记者时就意味深长地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而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将这种难度说得更加具体:“在诸多利益群体中,最硬的一块骨头无疑是政府部门,固化的既得利益往往和政府部门自身的利益相关联。”
正是因为这种关联,会议开幕前,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中提出,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这份方案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对会议决议产生影响的方案。
另一方面,改革需要的不仅是内在的压力,还需要现实的实力。从政治实力上看,习近平这位改革的倡导者不仅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后代,更是在接任中共最高领导人职务的第一时间就接管了军权,而这样的“机遇”是其前任所没有的。过去一年,中共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反腐浪潮,涉及到包括政府部门和军队在内的每个关乎政权的领域。有媒体甚至评价,“习近平可能是自邓小平以来最强力的领导人”。
十八届三中会将在4天后结束,它能否给中国带来空前范围和力度的改革,能否在价值高度上引领社会矛盾的缓和与解决,拭目以待。
从大历史看中共三中全会
备受热议与期待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了,这场讨论许久,被寄予厚望的大陆执政党党内会议,其成果将成为窥视未来几年大陆发展状况、前进轨迹的窗口,而历史的巧合也让海外华人投注另一个会议,10日宝岛台湾即将召开的亦是其执政党的党内会议—国民党十九次全代会,这一会议虽着意人事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同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情势。天涯共此时,海峡两岸执政党共同在为各自肩负的责任寻找方向。
还是要回望历史。近120年前,日本人用坚船利炮击垮了他们的昔日老师,中华老大帝国,为天朝的封闭、保守、孤傲付出了沉重代价,从此开始了现代化的漫长转型之路,孙中山的国民党、毛泽东的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各领风骚,以各自的理念、方式为中国探寻通往现代之路,且均取得足够耀眼的成绩。 但中共的大陆执政, 无异是改变中国历史轨迹的最重要事件,从此, 中共将以自身的理念,带领中国这个千年古国,走上一条独特的现代化的变革之路。
1949年后,偏安台湾的蒋家政权,在威权体制的框架下, 潜心发展经济,至20世纪70年代,已经崛起为为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而彼时的大陆,还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中,民生艰难。一个党可以带领民众生活康裕,一个党却使民众挣扎在温饱线。道路之争,路线之争,困扰着大陆。 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摒弃既往路线,锐意改革开放,大陆自此踏上飞速崛起之路。而彼岸的台湾,也在政治转型后,继续向前。
历史的车轮滚滚至当下,两岸还在转型的三峡之中百舸争流,他们遇到了新的问题。在大陆,三十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糟糕的空气,全民“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权力的强大,过度干预市场,主导科研,让经济缺乏创新引擎,执政党面对合法性挑战;以GDP论英雄,让土地财政成为支柱,由此引发的强拆频繁流血事件,不断蚕食公权力的公信力;冲击社会心理底线的道德问题,也屡屡令体制机制接受拷问;用改革开放释放活力,却遭遇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最难啃的骨头。这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面临的现实。
而在台湾,相对于大陆仍然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后继乏力,而在外部经济环境、内需不振之下,仅有的增长,马英九推动的两岸经贸合作、陆客自由行功不可没。2016大选之时,台湾还能不能继续获益两岸和平、合作的红利,国民党在马英九第二任期的民意降低、党内斗争虚耗民望情形之下,还能否继续执政,对两岸和平合作极具挑战性的民进党是否会卷土重来?这是国民党面临的问题,也是两岸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可以说,眼下两岸执政党面临的问题,都是中华民族转型过程中,因各自的改革方式而产生的迫切难题。
两岸同文同种,相对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的差异性,所采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对于彼此都具实用的参考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两岸两党其实可以互为借鉴。对大陆而言,台湾的政治、社会转型值得学习,当贫富分化、戾气横行、国民性问题屡成中华文明之殇,台湾的公民社会架构,凝聚的人人平等要义,较成功的向公民社会的转型颇值大陆观察;而对于台湾来说,大陆的经济转型,亦值镜鉴,当岛内两党主要精力为政治所内耗,忽视探索经济发展之路,台湾创新的衰落,就应从大陆发力经济,形成的创新导向社会共识取经。
当然所谓互为借鉴,并非照搬照抄。当两岸两党在不同制度下,各自探索发展新路时,还要相互参看,取长补短,为中华民族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是两岸两党的共同之责,无分南北。对于海外华人而言,这恐怕就是关注两岸两党大会的最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