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的全會,當然是個政治會議。但不論是從中共「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的「一個基本點」來講,還是從這次會議主談的改革,仍要圍繞市場經濟體制而行去看,這次中共三中全會又是一起經濟事件。
對這樣一個政治會議,這樣一起經濟事件,有人提前展示希望,有人預先抱持失望,這在中國過往召開要通過重要決定的中全會前夕,算是比較少見的。
究竟是證實失望還是落實希望,中共三中全會閉幕之際也不見得就可定論,因為這次會議通過的所謂綜合改革方案,只是框架性方案,上面沒瓦,四圍無磚,要待會後一個個專項改革方案出台,才算有血有肉。而這可能是需要點時間的過程,明年上半年都還在準備期。
但無論失望還是期望,也不用細數磚瓦,就算我們以迷離的眼色看去,大致還是可看到,這中共的三中全會,正在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三「機」。
首先一「機」,叫契機,那是中國改革的契機。中國改革,通常是從1978年的中共11屆三中全會算起的。迄今35年來的中國改革,不管有人說的三起三落,還是有人批評的十年停滯,這次中共三中全會,終於是改革又要動起來了。
是以,目前對這次會議最高評價,當是改革的重新起步。至於失望和期望的各方,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說到沒有真正的政改,當然應當失望;如果說經改拿政府自己開刀,當然也可認定希望。但是,真正的改革,從來不是設計出來的,更不用說「頂層」了。所以只要門一開,動將起來,怎麼動是大家的事,這就是改革的契機。
再一「機」,叫轉機,也就是中國經濟的轉機。過去數年間,中國內外議論得最多的是危機,溫家寶十年,大多數時間在消解危機,而現在更被認定是中國經濟危機之陰雲,聚集得最濃稠之時。也正因為有危機感,中共新領導層才來推改革。
危機帶來轉機。中國經濟有很多根深柢固的毛病,比如鄧小平說「發展是第一要務」,由之形成了30年的「唯GDP論」,中國經濟諸多問題,甚至中國政治和社會的諸多問題,均源於此。比如官場的腐敗,跟此有關,地方流氓政府的強拆民房強徵農地,根源在此。而中共三中全會,將因應化解危機而來一系列觀念轉變,由之帶出「發展方式的轉變」,這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轉機。
最後一「機」稍俗,是商機。再偉大的政治口號,再深刻的結構性轉變,到最後也要落實到商機。
今天中國的經濟界,再也沒有清高,三中全會未開,炒作「三中概念股」,小到手機,大到土地,一輪輪的翻炒,炒得不亦樂乎。
但這些熱熱鬧鬧的炒作,算是抓住三中商機了嗎,不見得。有人認為,等三中文件出台,相當一部分人要跌破眼鏡。那是因為,三中文件,可能跟「383改革方案」,有些距離。真正的三中商機,將埋在那「三新」之中,即新提法、新觀念、新政策,才是商機之所在。
陳毅之子:政改得等100年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已故中共十大元帥陳毅之子陳小魯近日公開評論備受關注的三中全會,認為中共高層討論重點仍然在於經濟改革,直指中國的政制改革「可能還要多等100年」。此外,陳小魯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淪為階下囚非個人問題,反而與制度有關。
針對外界認為三中全會或討論政改議題,陳小魯表明「沒啥期待」,因為「隊伍還是原來的隊伍,也沒有換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可能要100年,你得培養幾代人」。
陳小魯認為18屆三中全會重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譬如是土地流轉、金融改革等,因為各地為高速發展欠債太多,「環境債,污染債,水資源短缺,產能過剩,怎麼辦?就是要調整結構,就是咬牙忍住。」
當談及薄熙來時,陳小魯表示:他有幹勁、抱負,比較張揚,並形容薄是極端實用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而犯眾怒。陳小魯認為由於制度缺乏監督和制衡,才導致薄案發生,「我認為不是他個人問題,這個制度在那兒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