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那些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呢?古生物学家将目光聚焦在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上,希望借此解开谜团。一个地球生物学家小组在《天体生物学》杂志12月刊上发布了研究报告。他们发现了最古老的“微生物诱发沉积结构”,这种在沉积岩中形成的结构十分独特,它是由古老的、现今已不存在的黏膜层组成的。
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可以在适宜它们生长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从湖底、河底到池塘和浅海,都是适宜的生态系统。这种微生物层能够凝固沙粒,例如当强洋流经过时撕裂了生物层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裹着沙粒的生物层最终被卷起,并有机会嵌入岩石且在数千万年后仍存在于岩石中。
《天体生物学》上的报告还指出:如今,在美国北卡罗来纳的一座堰洲岛上,这种被卷起的碎片(图右)有数厘米厚,而正是这种被卷起的碎片构成了南部非洲具有29亿年历史的岩石(图中)以及西澳大利亚具有35亿年历史的岩石(图左)。
目前已知的是,无论是在微生物还是在肉眼看得见的生物中,没有任何生命遗迹比澳大利亚的微生物层年代更久远。因此,这种“微生物诱发沉积结构”可以被认为是在早期的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生存环境,这构成了一部“黏膜历史”,且这种结构也可能存在于早期的火星上。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大猫”
Panthera blytheae看起来像现代的雪豹。(图片来源:Mauricio Antón)
本报讯 对新发表的化石的研究显示,早在600万年前,与今天的雪豹类似的大型猫科动物便已经徘徊于喜马拉雅山脉了。这种名为Panthera blytheae的史前动物遗骸将豹属猫科动物的出现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0万年,同时也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型猫科动物起源于亚洲。
研究人员此次在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发现的骨骼至少代表了3个个体。美国纽约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生物学家Jack Tseng指出,其中一具最完整的化石包括一部分头盖骨,并且有几枚牙齿依然嵌入在其上颌中。这些化石片段发掘自约有442万年历史的岩层中,但属于同一物种的其他化石则埋藏于附近约有595万年历史的沉积地层中。Tseng及其同事在11月12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是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完美化石。”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古脊椎动物学家Zhe-Xi Luo表示,“它们为豹属家族的进化树添上了根。”
Panthera blytheae牙齿的许多特征与雪豹的特征非常类似,但是一些隆起和尖点却是不同的,这意味着这些化石代表着一个新的物种。根据局部头盖骨的大小判断,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体型与云豹类似,但要比雪豹小1/10,而后两者都栖息在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Tseng指出,对12种现存以及灭绝的猫科动物物种的大量解剖学特征进行的比较表明,雪豹是Panthera blytheae的“姐妹种”。他还强调,今天的老虎与Panthera blytheae的亲缘关系也很近。
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豹属猫科动物的化石片段发掘于非洲具有380万年历史的岩层中。这些发现使得一些科学家推测,大型猫科动物起源于非洲,并随后向其他地方的新栖息地扩散。然而Tseng认为,Panthera blytheae的发现,以及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发现的更为多样化的大型猫科动物化石,支持了这类物种最初起源于亚洲的观点。现有的豹属猫科动物家族树,以及对现存或最近灭绝的猫科动物的遗传分析显示,大型猫科动物最早是从约1600万年前开始进化的。
Panthera blytheae在进化上的先进特征多少有些惊人,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学家Lars Werdelin表示:“我曾预测像这么古老的生物可能更类似于未经多少进化的原始的猫科动物。”
Werdelin 强调,由于同现代物种,例如雪豹和云豹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很难说作为豹属猫科动物的祖先,Panthera blytheae看起来到底像什么。他说:“我们需要很多中间阶段的化石,以便了解这一物种到底是如何进化的。”Werdelin认为,甚至有可能,古生物学家已经发掘出了其中一些古老的祖先,但由于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因此还无法认出它们的本来面目。
猫科动物是一种几乎专门以肉食为主的哺乳动物,属食肉目,生活在除南极洲和澳洲以外的各个大陆上,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许多猫科动物还是高超的猎手,而其中大型猫科动物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
形态似章鱼 化石显示挪威巨型海怪或确存在
2011年研究人员发现海蜥蜴遗体,这些骸骨被他们称之为状若挪威海怪的巨型章鱼排列成非比寻常的图案。
传说中的神秘挪威海怪是一种长着触手的远古海怪,它们捕杀鲸鱼,而且能把整艘船吞入腹中。与这种海怪有关的故事可以上溯到12世纪的挪威。这些传说经常涉及到一种大到会被误认为是一座小岛的动物。
2011年研究人员发现海蜥蜴遗体,这些骸骨被他们称之为状若挪威海怪的巨型章鱼排列成非比寻常的图案。这些声称引来如潮水般的批评,但是,现在由相同研究人员发现的新化石进一步证明挪威海怪不仅存在,而且会把猎物的骨骼制成艺术品的理论。
蜥蜴骨骼的这种排列方式可能证明了挪威海怪确实存在。该理论由马克-麦克梅纳明提出,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曼荷莲女子学院的古生物学教授。麦克梅纳明最初在内华达州柏林鱼龙州立公园发现通俗秀尼鱼龙的椎骨的排列顺序非常奇怪。他指出,这些骨骼的排列方式不会自然发生。
麦克梅纳明称,挪威海怪(可能长达30米)存在的证据,是通过巨型海洋爬行动物鱼龙骸骨上的明显伤痕得出的,挪威海怪不是溺毙了这种动物,就是咬断了它们的脖子。
在2006年的迪斯尼影片《加勒比海盗2:亡灵宝藏》里,一个挪威海怪正在摧毁“爱丁堡商船”。骨骼的排序还促使麦克梅纳认为,猎物是被挪威海怪带到它的巢穴,然后在“垃圾丘”(挪威海怪用猎物堆积而成的骸骨堆)里被堆积成类似这种神秘动物的触须的图案。
现在的头足类动物(即使是最大的)也很少比人类更大。这种太平洋巨型章鱼的现有最大样本一般重达大约150磅(68.04公斤)。麦克梅纳明解释说,之所以没发现任何挪威海怪的化石,是因为这种头足类动物是软体动物;但持怀疑态度的人称,他的解释只是一个间接证据,并不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