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律師陳長文在遠見雜誌10月底所主辦的「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上,當著馬英九面,直說馬是「萬中選一的笨中之笨」,因為他「政策有餘,政治不足」,「非常正直認真清廉,民調卻下降」。這段直白讓馬尷尬不已,但某些媒體認為,明貶暗褒意味濃厚。
能夠選上總統,且又是哈佛的高材生,總統當然不會是「笨中之笨」。但認真清廉民調卻又低得可以登錄金氏年鑑,癥結便相當值得探討,個人認為如果排除「笨」,問題便應在「缺乏智慧」。「笨」與「缺乏智慧」意涵並不相同,前者指臨場反應與決策處理的能力,後者則是情勢分析與影響評估的決斷裁處。例如,前不久馬英九在國民黨19全大會上,提出「總統必兼黨主席」的黨章修正案,明明是為了為鞏固一己權位,卻虛矯說自己「犧牲一年半任期」博取大眾同情,誰能說這個謀權者笨?但在經濟不振民生凋敝的大環境下,這個被媒體評為「庸人自擾」的提案,總統卻講得沾沾自喜,誰還會說這個總統「有智慧」?
過去半世紀以來,政治學者常以「政治企業家」(political entrepreneur)稱呼政治人物,因為他們在政治場域中,也如同企業經營者,必須斤斤計較投資報酬率,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般,去提升選民對政黨或個人的支持度。但市場經濟有客觀的貨幣,決策對錯可以立判高下;政治場域中雖有「選票」反映民心,但畢竟不如市場直接,故而政治人物的成敗,「智慧」往往比「聰明」更具關鍵性,能洞燭機先的政治人物,才可能在流水的民意間屹立不搖。
但任何政治企業家都明瞭,所謂「洞燭機先」其實還需其他條件配合,就像生意經營,聰明才智之士也不乏傾家蕩產。故而,政治經營者的第一課往往必先「保護基本盤」。這是為何歐巴馬可以為了區區約2000萬沒有保險的公民,共和黨可以為了5%的減稅獲利者,兩者僵持到政府可以關門,甚至扯入國債上限而差點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原因無他,受影響的人數雖少,卻代表了政黨的價值理念與基本支持者。歐巴馬如果不能強硬堅持,我們很難想像,這個少數族裔與缺乏人脈的總統,何以在乏善可陳的表現中,還得以守住四成五的支持度?
回頭檢視馬英九的政策,自毀立場的決策還真不在少數,無怪乎陳長文會困惑,何以「馬做了很多事,但顯然不討好」?例如,誰都知道公教人員退休制度是政府龐大的財政負擔,但陳水扁在任都不敢碰的議題,馬英九卻雖千萬人吾往矣!中產階級多數是國民黨的支持者,馬卻挑證所稅表達改革決心,不僅弄得愛將下台,政策反覆也為自己博得無能罵名。電費調漲勢在必行,卻偏挑6月炎炎夏日起漲,開得起冷氣的支持者哪個不搖頭?再以最近食安問題為例,胖達人麵包消費者可能不及人口萬分之一,馬卻為此邀請食安團體到總統府開會,還說要替受害人提出訴訟爭取賠償。大統混油與衍生的食安爭議,傷害不僅更大,牽連人數多達千萬,但馬英九卻只在臉書上或黨中常會上空口譴責,不僅代位求償不復提及,更沒有再邀請食安團體府內座談。
總統有許多事該做,輕重緩急的排序與取捨則有賴智慧,沒有方向沒有原則的做事,民調偏低便只能怪自己。陳長文困惑,筆者卻認為因果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