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武汉千万重奖院士引质疑:有多少公帑够这么乱花
武汉千万重奖院士引质疑:有多少公帑够这么乱花
2013/11/19 2:32:14 | 浏览:1483 | 评论:0

武汉千万重奖院士引质疑:有多少公帑够这么乱花

  武汉将出台政策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工程设计企业出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获得1000万元发展基金奖励。据称,这是全国首个针对该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

支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了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武汉市举全市之力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因此出台了各项奖励措施,除了上述规定外,对入选国家勘测设计大师,将奖励企业500万元发展基金;入选省级勘测设计大师者,奖励300万元。出手之阔绰,堪称一个大手笔。

  武汉的这些重奖措施夺人眼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公众的赞叹与质疑。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在此之前,媒体曾曝光某院士贿选风波,有钱能使鬼推磨,同样有钱就能抱得院士归。只要用金钱开道抑或运作一番,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可见院士当中也有“赝品”。

  正因如此,有人担心武汉这一做法会引发院士贿选,有1000万元做后盾,企业花费再多也能连本带利从政府那里捞回来,就算1000万元花个精光,至少也能得到一个院士头衔。持此类想法的人言辞凿凿,并非空穴来风。

  人们产生这样的担心,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我却不敢苟同,原因有二,政府出台重奖政策是为了鼓励企业重视与培养尖端人才,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了这笔发展基金,必然助推武汉加速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院士贿选毕竟只是极个别的事情,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因为一朝被蛇咬,就十年怕井绳,凡事都与贿选挂起钩来,这不符合辩证法,反而会故步自封,自寻烦恼。

  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只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总是可以趋利避害的。就武汉的重奖政策而言,不妨发表一个声明,举凡发现有人为了得到一个院士称号而不择手段,不仅拿不到一分钱奖励,而且将公开曝光,视为当地不受欢迎的企业或个人,掂量之后,相信不会有人犯傻,跟自己过不去。

李忠卿

反对

尊重规律胜于重奖

  出一个工程院士,重奖一千万,武汉市果然财大气粗,只是粗得有点莫名其妙。工程设计是一门科学,怎能贸然用功利的尺度来衡量?不尊重学科本然规律,专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之类的怪招,实为反智。

  科学是系统工程,不能以结果替代一切。爱迪生实验白炽灯丝材料时,前后失败了3000多次,可没有这个过程,怎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而曾经失败的尝试难道不值得褒奖吗?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许多伟大发现是几代人持续奋斗的结果,甚至前后延续百余年,如果只奖励结果,那么,今后谁还为他人铺路?

  在获取新知的道路上,应特别警惕“致命的自负”,我们今天眼中的真理,明天很可能就是谬误,所以科学成果需要一个更长线的验证过程,不错,科学确实会增进人类福祉,但急功近利绝不是科学精神,而是科学的敌人。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实例证明,名利刺激下的成果往往是短期的和不靠谱的,甚至经常走向丑闻。

  不否认,院士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但院士只能说明研究者的影响力,不代表他当下和今后的研究能力。王选院士曾说,他年轻时没资金,没资料,不被同事理解,却做出了成果,而到晚年已停止研究了,各种荣誉却纷至沓来,他也突然成了科学工作者的榜样。

  努力钻研的年轻人门前冷落,无力研究的老同志被各种活动包围,资源如此错配,已成制约我们科学事业进步的制度瓶颈,而武汉市不仅不准备改变这一现状,反而要追加一千万,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科学共同体长期脆弱,往往沦为权力的附庸,学者很难按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在专业领域中,常常是专家说了不算,领导说了才算。用行政手段来管科学,难免会把官场思维与手段移植过来,表面看,一千万是个大手笔,可如果背离了科学工作的基本规律,那么,人们有理由追问:究竟有多少公帑,够这么乱花?

陈辉

反思

折射院士制度沉疴

  事实上,像这样大手笔甚至更大手笔花钱奖励培养或引进院士人才做法的,武汉绝非孤例。在院士荣誉与利益没有有效脱钩的情况下,在院士遴选制度没有有效破题、充满猫腻的情况下,武汉等有关地方不是在直接有效培养院士人才的土壤等环节上下工夫,而是大手笔地对所谓培养和引进院士的机构予以重奖,难免让人联想多多、争议多多。而这样的巨额资金奖励,难免出现变相为“剑走偏锋”提供有力或及时资金支持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是主观的还客观的。

  无疑,这再次折射和凸显的,是我国院士相关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的沉疴依旧。直白一点,这与其说是在鼓励有关地方和机构培养或引进院士的积极性,毋宁说是在怂恿有关地方和机构在申报、培养或引进院士方面“剑走偏锋”。一定意义上,这就是对本不清白的院士遴选增加制度“雾霾”污染。

  再反观国外,例如美国,所谓“院士”,更多的仅是一种荣誉,根本没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与其挂钩,这也就避免了为了“院士”而争抢的可能,也杜绝了为此不惜弄虚作假的问题,更不存在为申报、培养或争抢院士而不惜花费重金的现象。

  不过令人欣慰的,有关方面已经认识到了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前后,表达了要对院士相关制度进行改革的意愿,如讨论院士退休、改革院士增选制度等。祈愿借此前所未有的东风,能对我国院士制度的沉疴来一次彻底大扫除。只有这样,有关地方的巨额院士奖励政策才可能彻底消失。

余明辉

延伸

院士待遇需要规范

  近来关于院士的新闻很多,除了武汉这一宗,另外的新闻也很有意思——在清华大学,除国家院士津贴外,学校发放给院士的津贴一个月是1600元。但济南大学招聘院士的待遇是:“年工资待遇200万元以上,安家费100万元以上,免费提供住房,配偶调入”。在清华,一些院士表示感受不到所谓的“副省级”待遇。但在一些省份,“副省级”待遇不仅落到了实处,一些院士还成为当地的政协副主席、民主党派的主委等。清华现任校长陈吉宁因不是院士,一度引起外界巨大争议。但在国内不少大学,一旦当选院士,就马上成为校长的重要人选。清华一些年过古稀的院士,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而西部某省则为12位院士统一配备别克轿车。

  物以稀为贵,地方高校和一些欠发达省份的院士数量较少,一时又难以培养出来,通过高薪挖人和留人也可以理解。但同是院士,收入与待遇相差如此悬殊显然极不正常。一些地方和高校显然是把院士当成了广告招牌,以此来凸现当地或该校的科研、教学实力,所以根本不在意招聘来的院士能否取得重大科研成就,是否能带来与其报酬相称的经济收益,哪怕只能挂个名也行。难怪会出现“双聘院士”这种奇怪的兼职现象。院士成了终生不退休的特殊公民,某种程度上也与此有关。作为活广告和招牌的院士可是“学校的旗帜”或当地一宝,要是退休了,还怎么吸引生源或是体现当地实力?

出一个院士奖1000万元的政府之手还是莫伸为好(赵文君)

据日前落幕的“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和武汉发布官方消息,从明年起,武汉市政府将每年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出一个工程院院士,奖励其所在公司1000万元发展基金;出一个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奖励500万元;出一个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奖励300万元。

该方案为国内首个工程设计产业的升级方案,这个重磅方案确实也引领时代之先,因为这也是国内首个为院士和大师明码标价的产业升级方案。
院士资格值得出价么?三中全会《决定》刚公布要施行退休和退出的院士双退制,现在再明码实价为院士头衔的争夺推波助澜,这本身就是给面子工程培养腐败的土壤。有了纳税人1000万元的奖金“刺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本身,为了名利双收,都会不遗余力地为头衔竭尽全力。身陷囹圄的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索贿2300万、组建30人的专著团队,只为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最终因一票之差未能当选。中央一直推动的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尚在弦上,现在又标上明确价码,对于持续萦绕在贿选丑闻中的院士选举无疑又添上一丝疑云。
工程设计企业的伟大或者成就,不是以院士之多寡,而是以实体工程业绩之成功与否。考核工程院院士或国家级设计大师的数量,并不能帮助企业跻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上全球TOP150工程设计公司的行列。“工程设计之都”更不是考评全国最多的工程院士或建筑大师,而一定是需要形成一批产业链的上下游规模集群企业,并形成世界性的口碑和影响力。
政府终归应定位于政务本身,鼓励参评院士或者院士评选本身就是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政府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梳理产业环境,多做一些正本清源的基础性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体制和职能性问题,更大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工程设计企业、为工程乃至工业产业链打造一个更加便捷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1]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69]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4]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8]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7]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7]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